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作者】 吴 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挥特长,使个性的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得到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目标;授课;作业;评价
目前我国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其效率低,也与我国现行国情不符。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给学生主体分层
进度的不统一主要在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因此,分层教育模式,首先要对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进行分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不能为了赶学习进度而强制管辖同学们,这样做会磨灭同学们的天性。给学生分层,可以将性格相近、成绩高低相近的同学们分到一个层次中去,这样一来,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给学生分层,需要老师对每一个同学进行了解,了解哪位同学性格内向不爱交谈、哪位同学活泼友善乐于助人、哪位同学天资聪颖成绩优秀、哪位同学贪玩率性幽默有趣。这样的了解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要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清楚。在了解清楚同学们的性格和成绩之后,就要对同学们进行分层,这个分层有很多种,在这里以最典型的两种分层来解释。第一种是分小组,老师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方便平时收作业,也方便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这个分层就需要将不同性格、成绩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层次中去,切忌将性格、成绩属于同一个水平的同学分到同一个组,这样可能会限制同学们的发展。每一个小组中要有性格迥异,成绩水平不同的同学。第二种分层是老师心里的分层,这就是将性格、成绩相似的同学们划分到同一个层次,在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时,要对其中一些性格内向、成绩偏低的同学多一些照顾和鼓励。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前期调查,我发现在教学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为此我在每课中首先尝试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如在讲二年级 Lesson 22这一课中,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C级目标:学生能听懂、会说有关表示“颜色”的单词并能运用这些单词对物品进行简单描述。学生能听懂、会说本课功能句:Which color do you want,pink orange or brown? I want a brown one.It looks cute.(对合格等次学生的要求) B级目标:能在恰当的情境下使用单词与句型,并能大胆进行交际。能读懂,理解本课对话,可以进行简单的交际表演。(对良好等次学生的要求) A级目标:能在恰当的情境中使用本课功能句进行交流,并能进行拓展交流。如把玩具汽车toy cars替换为其他文具,服装,食品,玩具等物体。(对优秀等次学生的要求)
三、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主渠。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梯度。如在复习“park”这一单词时,对于C层学生提出认读及回答“Dou you like park?”“Is park beautiful?”等简单问题的要求;而对于A层学生则设计“Whats in the park?”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他们能用“There are many trees/ flowers...in the park.”这一句型来回答。这样使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从他们的认知结构出发,充分发揮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四、分层作业
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另外也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作检查和评价的方式。我以新课标和教材要求为先导,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差异对学生的作业分层。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深度加以分层和调控。如布置预习作业,我要求A类学生听录音磁带会读单词,了解课文内容;B类学生能试读单词,对课文有大概的印象;C类同学会读复现单词;D类同学先熟悉一下复现单词。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再感到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也能顺利完成。
五、、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的要点是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对中等生可以鼓励为主,对优秀学生则可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和问题,而不以名次为手段。对测验中不达标的学生可以允许重考,次数不限,直到达标为止。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追求完全的层次化,教师应掌握一种让学生几乎察觉不到的分层教学的艺术。在教学内容、时间、训练上巧妙地分配穿插,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课堂教学效 果的完整统一,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各得其乐。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智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分层教学的目的,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如何更好地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讨研究,以取得“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目标;授课;作业;评价
目前我国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其效率低,也与我国现行国情不符。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给学生主体分层
进度的不统一主要在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同。因此,分层教育模式,首先要对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进行分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老师不能为了赶学习进度而强制管辖同学们,这样做会磨灭同学们的天性。给学生分层,可以将性格相近、成绩高低相近的同学们分到一个层次中去,这样一来,老师可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给学生分层,需要老师对每一个同学进行了解,了解哪位同学性格内向不爱交谈、哪位同学活泼友善乐于助人、哪位同学天资聪颖成绩优秀、哪位同学贪玩率性幽默有趣。这样的了解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老师在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要多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清楚。在了解清楚同学们的性格和成绩之后,就要对同学们进行分层,这个分层有很多种,在这里以最典型的两种分层来解释。第一种是分小组,老师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方便平时收作业,也方便同学们之间进行交流。这个分层就需要将不同性格、成绩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层次中去,切忌将性格、成绩属于同一个水平的同学分到同一个组,这样可能会限制同学们的发展。每一个小组中要有性格迥异,成绩水平不同的同学。第二种分层是老师心里的分层,这就是将性格、成绩相似的同学们划分到同一个层次,在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时,要对其中一些性格内向、成绩偏低的同学多一些照顾和鼓励。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前期调查,我发现在教学中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为此我在每课中首先尝试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如在讲二年级 Lesson 22这一课中,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C级目标:学生能听懂、会说有关表示“颜色”的单词并能运用这些单词对物品进行简单描述。学生能听懂、会说本课功能句:Which color do you want,pink orange or brown? I want a brown one.It looks cute.(对合格等次学生的要求) B级目标:能在恰当的情境下使用单词与句型,并能大胆进行交际。能读懂,理解本课对话,可以进行简单的交际表演。(对良好等次学生的要求) A级目标:能在恰当的情境中使用本课功能句进行交流,并能进行拓展交流。如把玩具汽车toy cars替换为其他文具,服装,食品,玩具等物体。(对优秀等次学生的要求)
三、分层授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主渠。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梯度。如在复习“park”这一单词时,对于C层学生提出认读及回答“Dou you like park?”“Is park beautiful?”等简单问题的要求;而对于A层学生则设计“Whats in the park?”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他们能用“There are many trees/ flowers...in the park.”这一句型来回答。这样使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从他们的认知结构出发,充分发揮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四、分层作业
作业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另外也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作检查和评价的方式。我以新课标和教材要求为先导,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差异对学生的作业分层。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深度加以分层和调控。如布置预习作业,我要求A类学生听录音磁带会读单词,了解课文内容;B类学生能试读单词,对课文有大概的印象;C类同学会读复现单词;D类同学先熟悉一下复现单词。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再感到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也能顺利完成。
五、、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的要点是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对中等生可以鼓励为主,对优秀学生则可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和问题,而不以名次为手段。对测验中不达标的学生可以允许重考,次数不限,直到达标为止。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追求完全的层次化,教师应掌握一种让学生几乎察觉不到的分层教学的艺术。在教学内容、时间、训练上巧妙地分配穿插,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课堂教学效 果的完整统一,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各得其乐。因此,我们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应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标准,在应试教育中,人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即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绩差,那就一文不值。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智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分层教学的目的,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于如何更好地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讨研究,以取得“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