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贺美美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恰当运用,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从而化难为易,从而更好的、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拓展;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把学习内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那怎样发挥其独特优势,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下。
一、直观形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努力目标,其实“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优美画面,激发兴趣
如果一些文章里的景色很美,那么我们不妨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课程一开始就先播放一段桂林漓江两岸美丽景色的图片,再配上清新优美的音乐,营造出了美好的意境,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桂林美丽的景色,初步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如此一来,我们教师不用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身心就自然而然的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所谓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对学生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其探究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先播放关于《鸟的天堂》的一段优美视频,,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初步感受鸟的天堂的美好。当学生沉醉于其中时,教师再适时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吗?想不想到那去看一看呢!”此时此刻,不用再多说什么,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课文情境之中,产生了走进文本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按照教学要求,每篇课文都有重点和难点,而每篇课文的重点部分都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所以,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是否能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阻碍,如果我们教师这时能及时使用多媒体,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就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难、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圆明园昔日的美景和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废墟,就成为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但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们很难由文字描述而展开想象到一幅幅画面,从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好的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时多媒体就成了再现历史画面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如,先出示了圆明园众星拱月的精美的布局,然后逐一出示圆明园美丽的景观和珍贵的历史文物,把学生带入圆明园,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从他们一声声赞叹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心中对圆明园的“爱”。俗话说“爱”之真切,才会“恨”之入骨。当学生沉浸在对圆明园浓浓的“爱”中,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播放敌人放火烧圆明园的画面:熊熊烈火把我们昔日辉煌的圆明园烧成灰烬。当学生还沉浸在圆明园的美景中时,教师再通过视频展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中,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物在学生的眼前倒下,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灰烬……惨不忍睹的画面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联军的暴虐和贪婪,更能激起学生痛打英法联军的念头。此时,教师要抓紧这个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大声的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的调动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所以,多媒体在这节课中的恰当应用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知识范围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课上的多媒体使用外,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搜集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划分好主题,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播放,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使多媒体影音一体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使之与教学交相呼应。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要恰当合理的把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予以推广,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立芬,让多媒体扮靓语文阅读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年05期
[2]戴雪平,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j],教师,2018年18期
[3]刘立芬,让多媒体扮靓语文阅读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年05期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拓展;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把学习内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那怎样发挥其独特优势,使之真正融于整体教学之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下。
一、直观形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努力目标,其实“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对“有效性”的最好注释。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优美画面,激发兴趣
如果一些文章里的景色很美,那么我们不妨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这样一定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课程一开始就先播放一段桂林漓江两岸美丽景色的图片,再配上清新优美的音乐,营造出了美好的意境,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桂林美丽的景色,初步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如此一来,我们教师不用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身心就自然而然的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设置疑问,引人入胜
所谓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对学生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其探究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教师先播放关于《鸟的天堂》的一段优美视频,,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初步感受鸟的天堂的美好。当学生沉醉于其中时,教师再适时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吗?想不想到那去看一看呢!”此时此刻,不用再多说什么,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了课文情境之中,产生了走进文本的迫切愿望和急于探究课文的学习心理,真正做到了一举两得。
二、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
按照教学要求,每篇课文都有重点和难点,而每篇课文的重点部分都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所以,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是否能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阻碍,如果我们教师这时能及时使用多媒体,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就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难、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圆明园昔日的美景和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废墟,就成为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但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们很难由文字描述而展开想象到一幅幅画面,从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更好的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时多媒体就成了再现历史画面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如,先出示了圆明园众星拱月的精美的布局,然后逐一出示圆明园美丽的景观和珍贵的历史文物,把学生带入圆明园,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美,从他们一声声赞叹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心中对圆明园的“爱”。俗话说“爱”之真切,才会“恨”之入骨。当学生沉浸在对圆明园浓浓的“爱”中,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播放敌人放火烧圆明园的画面:熊熊烈火把我们昔日辉煌的圆明园烧成灰烬。当学生还沉浸在圆明园的美景中时,教师再通过视频展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在熊熊烈火的燃烧中,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物在学生的眼前倒下,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灰烬……惨不忍睹的画面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联军的暴虐和贪婪,更能激起学生痛打英法联军的念头。此时,教师要抓紧这个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大声的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的调动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所以,多媒体在这节课中的恰当应用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知识范围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课上的多媒体使用外,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多搜集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划分好主题,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播放,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使多媒体影音一体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使之与教学交相呼应。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要恰当合理的把多媒体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予以推广,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立芬,让多媒体扮靓语文阅读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年05期
[2]戴雪平,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j],教师,2018年18期
[3]刘立芬,让多媒体扮靓语文阅读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