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美术课堂,如此重要
【作者】 陈忠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永远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美术作为一门学科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热爱生活,用积极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可见美术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占据的重要地位。学会欣赏美术,学会发现生活中一些美的东西,将有助于你人生的远行。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应对方法
一、认识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和体验。初中阶段,是孩子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培养孩子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之一。让孩子学会识别美、发现美、体验美,学会用美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用美好的行为创造人生,这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外都应该重视的。
现代教育观的中心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形式个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表现欲强,但又有一种害羞的心理状态下,所以要及时鼓励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大胆地表现自己,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看法。记得有一个女学生就是很自卑,胆子也很小,从她画面上也可以看出来线条很拘谨不够大方。面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我及时地指出了她的优点,并鼓励她以后多画、常画。慢慢地她找到了信心,到最后她能大胆的问我问题,和我一起讨论,后来上美术课表现很积极。
2.美术教育能使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美术课本上七年级的学生给上了一课爱护环境、废物利用。他们利用各种废弃物创作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用小竹子搭建了小“别墅”、有的用小碎布做可爱的拼画、有的用废纸做了笔筒等等作品。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应用自己的智慧去创作,对他们来讲心里多多少少存在一点成就感。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3.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发生。但处理的方式不当会导致学生远离群体,自卑现象产生。记得有这样一个男学生,刚上初一时常跟班里的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解决办法就是武力,久而久之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敢和他靠近,他也越来越融入不到这个集体。慢慢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完成,面对这样的学生上课真的很难。好在这个学生还比较喜欢画画,抓住这个优点给予鼓励和培养,让他在心里上产生那种满足感,上课也开始专心听讲,也慢慢的与班里的其他同学交流。由此可见,培养其美术兴趣,可以转移他们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还能帮助他们找到真实的自己。
二、正确的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1.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知道人人皆可创造出美丽独特的作品,给他们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你将会发现不同凡响的改变。
2. 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之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更应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让他们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在家庭、田间和劳动实践中遭遇矛盾时,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并主动参与到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才使创新型人格特征得到更好地塑造。
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美术教师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济喜 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
[2]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冯祥超 高中美术若干问题的探析[J].2005年6月。(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4]《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5]《美术教学的评价》 尹少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应对方法
一、认识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发现和体验。初中阶段,是孩子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培养孩子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之一。让孩子学会识别美、发现美、体验美,学会用美好的心态面对人生,用美好的行为创造人生,这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外都应该重视的。
现代教育观的中心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形式个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1.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中学生正处在表现欲强,但又有一种害羞的心理状态下,所以要及时鼓励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大胆地表现自己,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看法。记得有一个女学生就是很自卑,胆子也很小,从她画面上也可以看出来线条很拘谨不够大方。面对这个孩子的情况,我及时地指出了她的优点,并鼓励她以后多画、常画。慢慢地她找到了信心,到最后她能大胆的问我问题,和我一起讨论,后来上美术课表现很积极。
2.美术教育能使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美术课本上七年级的学生给上了一课爱护环境、废物利用。他们利用各种废弃物创作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用小竹子搭建了小“别墅”、有的用小碎布做可爱的拼画、有的用废纸做了笔筒等等作品。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应用自己的智慧去创作,对他们来讲心里多多少少存在一点成就感。我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3.美术教育可以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在中学阶段,同学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发生。但处理的方式不当会导致学生远离群体,自卑现象产生。记得有这样一个男学生,刚上初一时常跟班里的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解决办法就是武力,久而久之班里的其他同学都不敢和他靠近,他也越来越融入不到这个集体。慢慢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完成,面对这样的学生上课真的很难。好在这个学生还比较喜欢画画,抓住这个优点给予鼓励和培养,让他在心里上产生那种满足感,上课也开始专心听讲,也慢慢的与班里的其他同学交流。由此可见,培养其美术兴趣,可以转移他们这种不良的兴趣爱好,还能帮助他们找到真实的自己。
二、正确的美术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1.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知道人人皆可创造出美丽独特的作品,给他们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你将会发现不同凡响的改变。
2. 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之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师更应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为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让他们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在家庭、田间和劳动实践中遭遇矛盾时,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并主动参与到矛盾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只有实践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才使创新型人格特征得到更好地塑造。
总之,美术课的学习应是一个喜欢创新、学会创新和实现创新的过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无处不在,需要我们不失时机,机智地、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时,创新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美术教师只有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积极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济喜 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
[2]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冯祥超 高中美术若干问题的探析[J].2005年6月。(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4]《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5]《美术教学的评价》 尹少淳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