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竹编绘画的教学探究

【作者】 贾小琼 陈旭英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火花三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校要办出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就得探索增强课程的特色。竹编绘画课程是一种全新的美术特色课程,既可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选择竹编绘画教学来调研,梳理出竹编绘画教学中分层的方法,分析竹编绘画教学实施特点,找到继续完善竹编绘画教学的方法,为学校特色教育课程开发贡献力量。
  关键词:竹编绘画;教学;策略方法
  一、调研的背景
  在对我校3-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来自农村的85%学生对竹编绘画感兴趣,希望能了解竹编绘画课程。我们围绕竹编绘画教学安排,根据任课老师叙述、学生体会与活动开展进行调研,探究竹编绘画的教学,为学校课外特色课程的开展服务。
  二、竹编绘画教学的方法
  在调研时发现,学校的美术教师对竹编器物绘画比较熟悉了解,用多种工具材料,在竹篾编制的生活用具的表面上塑造艺术形象,易展示、好保管。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现有绘画水平和发展潜力,分成低、高两组,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
  (一)进行竹编文化的分层普及
  在调研时,老师说:为了课程的顺利开展,先让学生查资料、看视频,深入了解竹文化。低段学生主要了解竹有关的成语、诗句、诗词等;高段学生主要研究竹编的发展历史、寓意等知识,接下来再相互交流,加深理解。
  1.竹,原产自中国。品种繁多,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2.竹的象征意义:彰显气节,曰正直;曰奋进;曰虚怀;曰质朴;曰卓尔;曰善群;曰担当。
  3.竹编种类:根据编织工艺可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混合竹编。根据编织用途可分为工艺品和生活用品。
  (二)进行适合纹样的分层设计
  调研时,老师讲到:我们可选择现成的竹编生活用品作为绘画器具。而种类不同,形状也不同。形状不同,适合的纹样就不同,老师教学、学生练习时,就从适合纹样的设计入手。
  1.让学生明白,适合纹样是指有一定外形限制的纹样,是将图案素材在限制的图形中进行变化处理,当这些外轮廓去点时,纹样仍保留该形的特点。适合纹样具有严谨与实行的艺术特点,要求纹样的变化既体现物象的特征,又要穿插自然,形成独立的装饰美。适合纹样可分为形体适合、角隅适合、边缘合适三种。主要有离心式、向心性、均衡式、对称式、旋转式。
  2.教学生运用铅笔、圆规、勾线笔等工具在素描纸上绘制图形外轮廓,再在图形里面设计图案纹样,再着色,完成一幅幅构图饱满的适合纹样作品。
  3.根据学生参加美术类培训的情况不同,他们的构图能力、色彩认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情况,进行分层引导。高段的基础强的学生选择椭圆、多边形的竹器如竹筲箕、竹帽进行绘制,难度稍大;低段的基础弱的学生选择方形、圆形的竹器如竹匾、竹席绘制,难度小一些。考虑学生实际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进行多种题材的分层引导
  调研时,美术老师说:我们竹编绘画的教学对象已经从图式期慢慢过渡到写实倾向期,能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形象和特质去画,多方面进行协调。
  1.针对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的分析,课题组决定实行题材分层教学。一方面保护小学中段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好奇感,主要是突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引导高段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保持绘画兴趣,锻炼线条组织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在题材选择方面,秉承遵循自己内心的原则,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内容进行创作、随意表达,意在将儿童绘画的特点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竹编绘画作品中。
  (四)进行多种材料的分层选择
  从工具材料看,教学时,多先用多种材料与竹器结合实验,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适合竹编绘画的水墨、丙烯、水粉、超轻粘土、毛线等综合材料,再根据学生的绘画基础进行分层选择。
  1.低段学生:针对他们想象力丰富和创作欲望强烈的特点,我们引导其选择简单易操作的手工类的材料如:超轻粘土、毛线、蛋壳等进行粘贴,加上基础的水粉材料进行绘画、拓印,用色和墨进行吹画、添画等创作。
  2.高段学生:针对他们造型能力较高和模仿能力极强的特点,我们引导其选择水墨、丙烯、等材料进行创作。水墨和竹子结合清新自然;丙烯覆盖力强,呈现的作品厚重、视觉冲击力强,与竹的质地相得益彰。
  (五)进行多种形式的分层表现
  在作品形式的表现上,老师观察分析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尊重个人自愿,进行分层指导鼓励。
  1.对能力强的、造型水平高的学生鼓励个别创作。
  2.对专业技能较弱且缺乏想象力的学生选择小组合作,或者根据竹器的表面大小和创意难度选择小组合作或师生合等形式。
  三、竹编绘画教学实施的特点
  学校的竹编绘画课堂为师生提供了特色创作的平台,产生了可观、可感、可喜的教学过程,也根据各种各样的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教学实施,长期的、反复的竹编绘画练习。
  (一)进行校内活动展示教学
  1.室内展示教学。借助学校开设特色课堂的契机,美术老师将学生集中在美术教室进行竹编绘画的分层教学。已经完成的作品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上或者摆放在窗台上,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他们创作竹编画的信心和热情。
  2.室外展示教学。每逢节日或者迎接各级检查等重大活动,师生们就进行室外的集中创作展示。既可以别的学校、单位进行交流,又能够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和指点。为我们竹编绘画课程的深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改进完善的意见。
  (二)进行校外活动展示教学
  1.参加区级活动展示教学
  通过承办区“周末大舞台”展演活动。在嘉陵区儿童公园展示竹编绘画作品,现场进行竹编绘画。
  2.参加市级活动展演教学
  通过参加2017年1月南充市文艺节目“文轩杯·我们的校园文化”节目展演,竹编绘画班的老师和学生在《汉字魂》节目中现场表演竹匾绘画“汉字的联想”,感染力极强。
  通过参加2018年5月的“南充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作品及工作坊,展示及现场作竹编绘画,讲解方法。
  四、完善竹编绘画教学的方法对策
  虽然竹编绘画的教学取得预想效果,但离彰显学校文化特色目标还有些距离,还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完善:
  (一)继续完善竹编绘画的学生技能分层教学
  主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绘画水平和参与状态,将参加本课程的学生分为高、中、低三组,再因材施教,进行多元化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轻松地学习,激发其学习热情。根据学生作品风格、兴趣浓厚的差异、表现方式不同,指导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和作品展示活动中取长补短,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继续完善竹编绘画的题材选择分层教学
  竹编绘画课程要求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有个性、风格独特。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技能和个人喜好,选择以人物、动物、植物、民俗风情等为主的绘画题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课前必须要全面了解课程资源,研究学生现有的绘画水平、绘画风格等特点。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探讨教法,依人、依多种题材备课、因才施教,随时保持领悟力、分析力和敏感性。
  (三)继续完善竹编绘画的材料使用分层教学
  教师要熟练掌握多种材料,要根据学生拟定的题材和专业水平选择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直观、学习的能力。要教会学生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同材料使用。
  (四)继续完善竹编绘画的表现形式分层教学
  根据年龄段不同、技能水平不等,既需要教师经常性示范、展示,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念要不断更新,继续探索在竹器上以多种表现形式为主进行创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竹编绘画教学能增强教师利用综合媒介进行教学的理念,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升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绘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竹清. 以巧雕饰,意趣盎然[D].云南艺术学院,2018。
  [2]张晓霞. “指尖上的国粹”——传统竹编工艺发展研究[J]. 大众文艺,2018(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