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估算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 郑发琳

【机构】 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一般有两种计算的方式,一种是精算,而另外一种就是与之相对的估算,而今天我们要进行重点探讨的就是估算。在日常生活及数学学习中,估算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轻计算的繁琐程度,既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能力;培养策略
  估算是一种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计算策略,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能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乱估算和算后估算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估算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小学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现状 
  在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便是学生的估算兴趣不高。不少学生对于估算这种方法是不接受的。他们认为,在数学计算中,都是要求准确的答案,估算出来的结果并不准确,这就导致他们对于估算的接受度不高。而且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当,也造成了这一后果。其二,便是学生的估算意识不高。所谓的“估算意识”,其实就是指学生在面临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从数学角度出发,并且运用数学思维来对一些数学计算进行不确定的估算,从而使其能够与观察、思考进行整合。但是,学生的此种意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其三,便是学生的估算实践能力不够。部分学生虽然对估算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造成学生的估算水平停滞不前,丧失学习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1、明确估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数(量)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计算或测量,或为了先大概的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估算不仅应用于数字的运算,长度的测量,还应用于几何形状,物品的质量、体积,冷热程度,机器折旧,市场预测等等方面。估算并不是近似计算,它表示对人们所要得到的理想结果给出尽量接近的值或量。估算通常要判断结果在哪个数或量的附近,或者确定一定的范围。在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通常是口算或者目测,估算又经常与口算、简便运算、笔算相结合。估算大体在以下场景中发生:没有合适的计算或测量工具,如没有计算器、纸、笔、尺子等;精确计算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如一幢39层大楼的高度等;时间来不及或者事情发生前,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计算或测量,如估计班上开联欢会的费用等;在计算前估计的数大概在什么范围等。面对以上情形,估算是一剂良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估算大致可分为三类:对大数目的粗略计算,对笔算、口算的验算,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量的简单估计。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估算意识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概的估计数的方法,但也需要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算,而不是凭空猜想。在进行接近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计算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估成整十、整百数,使计算结果有了一定的范围。随着计量单位的学习,学生需要给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等加上单位,如教室的长度是8( ),黑板的宽是1.6( ),老师的身高是162( ),要填好这些单位,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估算,从而选择正确的计量单位。要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师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估算资源,结合学生的自身经历,创设实实在在的生活情景,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感到估算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创设情境,回归生活,丰富估算教学与生活有关的体验,增强学生估算的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开展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估算训练经常化,结合情境养成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参与到估算教学中。
  3、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估算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学会估算。估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计算要简便、快速、易于口算;二是结果具有开放性、阶段性、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允许估算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越接近精确值越好。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估算,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化学生思维。同时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估算过程。让学生通过尝试、调整、优化,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使结果趋于合理。凑整法是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最广、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参加运算的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数、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加、减、乘、除法都是以凑整法为基础进行估算。如估算71×19,把71 看成70,19 看成20,70×20=1 400。估算方法灵活多样,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凑整法、四舍五入法、估大估小法、乘法口诀估算法、数位估算法、规律估算法、生活经验估算法等。在估算时,估算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纯计算题采用正常的估算法,有关生活实际的问题要结合实际估大或估小,使结果合理化。
  4、增强估算应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解决“教室、操场的周长大约有多少米”要用到估算、购物时要用到估算……估算天天有用,估算日日存在,估算是精算的基础,估算也是精算的补充,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再比如,黄金周放假时,很多孩子都有和家人出游的计划,借此契机设计了一个“理财小能手”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南部──成都三日游的出游路线,并有各项费用:楠木至南部往返车费20元,旅行社276元,餐费186元,自选付费景点280元。孩子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就估算出这次旅游的费用大约是762元。甚至孩子们还说出门在外多带点钱吧,带1000元……既通过估算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又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增强了他们估算的应用意识。
  随着现阶段我国教育方式的不断改变,估算学习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愈加重要。估算可以简化教师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坚持原有的教学模式,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将估算的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顾能焸.试析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5(12). 
  [2]杨小林.浅谈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26). 
  [3]罗玉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