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舒珍松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大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举措。高中美术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仍有部分美术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却忽略了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一、美术作品精读,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
  图像识读是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其他核心素养的前提,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具体而言,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精心挑选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对作品色彩、构图、主体表达、材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识别与解读,获得相应的视觉信息,从而优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和具备基本的图像识读素养。
  例如,在教授《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语言以及图像识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这不仅是进入高中美术鉴赏的基础课程,同样也是升华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们图像识读的素养,笔者为学生们展开了美术作品精读的活动,从古代的墨画开始到国外的油画,分析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让学生们能够从图像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语言。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美术作品精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美术表现素养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本的图片资料和教师的语言讲解来完成的,无法有效优化和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辅助教学,将一些美术作品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美术作品更加形象、直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放大观看,从细节之处感受美术作品所呈现的造型、色彩,让学生更好地解析美术作品背后的意义,优化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判断与表达,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也为学生审美判断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培养学生们美术表现素养,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收集了我国著名的画像,如北魏时期的壁画《鹿王本生图》、唐代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西魏的《五百强盗成佛壁画》等作品,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我国古代作品的精湛,待学生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后,笔者再让学生们对其进行临摹,感受壁画的布局、人物造型、线条勾勒等。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三、注重对比鉴赏,发展学生审美判断素养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的基础部分,而对比则是美术鉴赏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能够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更加深切的感受美术作品呈现的内容与背后的深意,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对比式教学方法来展开美术鉴赏教学,将不同画种的美术作品一同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理论知识细致入微地来比较、观察、品评不同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风格与基本特点,从而使学生对美、丑有基本的判斷,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例如,在教授《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以及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笔者为学生们展开了鉴赏活动。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两幅作品,如米勒的《拾穗》和达利的《内战的预感》,然后让学生们观察两幅图画,并说出自己对这两幅图像的看法与理解,在学生们阐述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审美判断,同时还巩固了学生们美术的鉴赏的功底。
  四、增强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创意实践能力
  美术创作是一个思维的活动过程,如果将高中美术教学局限于理论教学,就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思维,使学生失去了创造能力。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在基本的理论知识讲解后,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设置相契合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独立的创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创作出新颖奇特的美术作品。此外,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感受美术作品中所描绘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意实践能力。
  例如,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创意实践能力,笔者为学生们开展了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来到公园,让学生们在公园中观察地形以及公园设施的布置,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待学生们熟悉公园的地形及布局后,笔者再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为公园设计新的造型,并设计出完整的图纸。这样一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笔者通过增强课外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五、融入背景知识,增强学生文化理解素养
  一些美术作品的创作通常有着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或者文化背景,反映和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因此,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和鉴赏的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纵向时间层面、横向国界层面,来了解将美术作品创作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对美术作品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和蕴藏的思想情感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感触。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们对背景知识进行相互的沟通、讨论与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总之,培养高中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美术作品精读、利用信息技术、注重对比鉴赏、增强课外活动与融入背景知识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也能够促使高中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