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任重而道远的教学路
【作者】 郑 洁
【机构】 四川省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浅谈小学语文诗歌中的群文阅读
摘 要:“群文阅读”能够让孩子在多文本的阅读中发现、思考、总结,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自身的文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中,采用“群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首到几首,从一篇到一类。在多篇文本的构架里,纵览此诗人百态的人生,或者思考归纳同类诗的相同性,帮助提高诗歌品读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诗歌;教学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这六年的光景里一直从事着小学语文教学,平时的课堂也循规蹈矩地完成教学任务,对教材的钻研也仅限于对课文,以为只要把课文上好,把知识点抓牢,考前把考点夯实,那就算是合格的语文老师了,在学生考出优秀的成绩的时候甚至会认为自己是优秀的语文老师了,六年来也就这样认为着,没有任何教育教学上的进步。一次学校组织校级教研课,学校安排由我来上,接到上课安排的时候我懵了,“诗歌中的群文阅读”。回想我的群文阅读课,都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引导学生理清文本主要内容和要点后便由学生自己交流,结尾再请几名学生代表做汇报,没有更多的程式,如此草草了事罢了。诗词教学更是粗糙,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十分熟悉甚至有些倦怠了。那我的这堂教研课也按这样的方式来上?显然不行!我该怎么上呢?一番困惑找不到答案,从哪儿跌倒,还得从哪里爬起来,看来我还得从头学习如何上好群文阅读课。
《新课标》中对高段学生阅读要求谈到:“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么多的阅读量,我认识到了学习群文阅读的重要性,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一边学习,我也在一边筹备着我的教研课,当教学设计和课件大致成形的时候,组内同事悉心的陪我磨课、修改教学设计,力争做到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上了教研课的讲台,面对着三十八个学生,面对着听课老师,按照最初的设计较好的完成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歌中的群文阅读。课后,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我的课进行了毫无保留的评价,一堂四十分钟的课,我的收获却是满满的。
这次教研课我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是在注重朗读教学的的同时,抓住“思乡”这个单元主题,将三首诗歌进行对比学习。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一开始上课回顾了教材中的三首古诗,让学生通过对比知道作者是抓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再引出本节课教学文本《杂诗》《春夜洛城闻笛》《宿建德江》这三首同样表达思乡的诗歌。如果能使学生在情景中去交流,让学生置身其中,更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交际兴趣和表达交流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打开话匣子。比如学生在交流话题一:借助你搜集到的资料,说说诗句的含义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故事大会”的活动氛围,课件用了红色的幕布作为背景,还打上了“故事大会”几个大字,学生一下便进入了故事会的情景,大家说得头头是道,交流的学生站在屏幕前犹如站在真正的舞台上,激发了学生的交流动机和欲望,能够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清楚。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古诗词更是胜在意境。引导学生去细读、体悟古诗词的意境,这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们往往因见识和积累的限制,对诗词的意境体会得不够深入,说得也不够详细。根据古诗词诗画不分家的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借助画面,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接着,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把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找一找作者借助哪些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完成表格。小组合作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想要一节课时间里学生单独自主学习是不可能完成多篇文本学习任务的,更何况是对学生来说有点难的诗歌了。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将学生的课堂主人公地位凸显出来,并且能够让孩子们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意识更加强烈,还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对学习保持一个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最终使得学习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在诗歌群文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教师要发挥出自己号引导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良性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能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发展。
在学生小组汇报过后我都设置了提问和评价环节,学生课上的评价着重于上台者勇于上台的勇气等等,但却没能关注到发言者的内容和姿态,课上交流的学生虽然都是平时时常发言交流的同学,但在这么隆重的场合还是怯场,遇到不好的习惯动作也显露出来,比如有的学生在组内交流时不敢直视对方,上台展示的同学也低着头,或眼睛望着别处,缺少和听众的眼神交流。在评价内容时,只能简单地说“说得很好、说得不好”等语言,而具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根本说不出来。诗歌群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同时达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所以老师可多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多多表达自我感受的机会。老师还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与同学共同讨论阅读后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整理成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几句诗歌选出来,在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欣赏。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使群文阅读的效果更广泛,不仅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
这堂课下来我觉得还应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利用诗歌群文阅读的特点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行有效的对比归纳。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我深知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深知此路任重而道远,但我希望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学生在进行诗歌阅读的时候,体验文本材料的内部结构、背景、观点的信息以及表达形式的异同。最终到达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