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叶 斐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法,是调动学生主体性,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做法,更是使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践行能力为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增添趣味性和愉悦性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愉快教学法;实施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传统有如此担当的思想品德学科课程,由于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化,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教学内容又显空洞、给人枯燥乏味感。这样教学,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大跌,甚至产生厌学感。而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让学生更有“我要学”意识,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就是我们今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探究课题。而愉快教学法的出现,无疑给我们增添该课堂愉悦性和趣味性提供了可行性策略。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教学实践,谈谈愉快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适应愉快教学要求
  所谓愉快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饱尝愉快学习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迸发出主体能动性,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活动效率的目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和智力开发,为未来社会培养一批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合格人才。当然,这种引领思想进步、培育良好品德的教育对教师也是要求较高的,需要教师乐观态度、积极进取事业心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能为学生学习服好务、“支好招”。
  (一)需要教师有幽默恢谐感。幽默恢谐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教学活动中思想的交流与碰撞需要语言来作为中介,同样的道理如果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会取得完全不一样的效果。道德与法治学科属于政治学科,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语言没有语文学科的华丽和意境,因此怎样让学生既领会其中抽象的道理又能不觉语言的枯燥乏味,此时便考验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功力了,一个成熟机智的教师常常会运用幽默来化解这一矛盾。幽默不是天生的,这需要我们平时养成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习惯,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能够在适当的时机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一些看似深刻的道理,达到喜剧化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听到幽默化的语言时将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消化。
  (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一个高明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理专家,他懂得怎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快乐课堂的营造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将互动交流成功进行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的课堂教育理念,处理好教材和生活的关系。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平时加强自我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体参与动机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到:“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增强自身主体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强烈的参与动机。为达到如此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化“满堂讲”为活动,把教学真正实践为一种教学参与与对话,让学生在互动活动中学道德,践法提品德。如开展比赛、竞争、情境、体验等类似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他们就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快乐。特别是情境策略、案例策略、生活化策略的实施,更能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能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实用性,增强分析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实施激励评价手段,增添学生成功体验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人的本性决定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来自别人的赞美。初中学生的这种需要还非常强烈。因此,作为一线与学生对话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实施激励评价手段,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有利于增添学生学习成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形成独立人格。尤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点及创造火花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有时学生提出了一些看来非常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的见解和说法甚至有些偏激,作为教师应该具体分析,对其中正确的观点及时予以肯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一策略中,我们应分层设置教学目标,让后进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学习快乐。这样才能更让初中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激励、表扬来自于一视同仁和真诚。这也给我们实施愉快教学法有了良好的情感效应。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愉快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还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道德践行力。以上这些,仅是笔者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进行的总结,这一切都是为了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而进行的实践探究。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从而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和苦差事,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
  参考文献:
  [1]陈国良,“愉快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教育,2018年。
  [2]黄以进,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课堂开放性教学的尝试[J].中学研究,2013年。
  [3]王学金,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