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分析

【作者】 王文君

【机构】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芦溪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其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而且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生活与成长也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便尤为重要,而高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的年齡,且面对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也更加引起重视,在各个环节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态来学校生活。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对中学生要“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其能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特别是进入高三后,高考临近,升学的激烈竞争使学生的心理压力、情绪波动都非常大。所以,如何有效运用心理疏导方法,解决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中班主任教育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积极的教育氛围主要是为了发挥环境对人的引导与熏陶作用,使高中生能够在积极的教育氛围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观察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如果众人始终能够以积极向上的面貌来面对所有的学习挑战,那么多数个体也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反之,如果学生在失败后便始终萎靡不振,那么也会给其他同学产生压抑、无助之感。因此,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也就成为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落实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方式。为了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张贴横幅、字帖,或者利用教室墙壁与黑板报展示一些励志的名人名言,以便让高中生始终受到激励与鼓舞。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每个学生在课桌上张贴便利贴,鼓励学生写下对自己心理影响深远的句子,以便时刻自我提醒,让学生们正视每一个人生路上的挑战与困难。
  二、建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
  要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建立以活動为载体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安排的思路上看主要考虑发展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既从整体又从局部综合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从策略上看,主要考虑活动性,既从内容又从形式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和成长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更具有情感性、实践性和系统性。情感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不是知识的传授、行为的训练,而是满足学生自身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唤醒学生对己、对人和对事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实践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不是课堂上的心理学知识的交流或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学理论,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发展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来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如心理游戏、心理剧、角色扮演、情感情绪体验、行为训练等。尤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区别和衔接。?
  三、建立心理咨询室
  想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潜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深入的了解学生,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学生对教师普遍存有畏惧心理,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问题对教师讲。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室,形成一个师生沟通的良好环境,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随时可以来到这里与教师倾诉。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保守秘密,否则则会失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敢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在青春期有一些心理问题是很正常的,只要勇敢地面对就可以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心理咨询,让学生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学校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学生咨询的隐私。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心身边的同学,努力创造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作为心理辅导老师,要把心理咨询室布置得温馨一点,温馨的环境更容易让学生放松下来,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说出自己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把心理咨询室装扮成以橙色为主题颜色的温馨小屋,暖色会让房间变得温暖。同时,采用平易近人的沟通态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种渠道,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从而为学生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课外活动中树立起自信心,进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同时,教师要利用课外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育学生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比如: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笔者联合其他教师为学生组织了小型的文艺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可以发挥自己在唱歌、书法、舞蹈等方面的特长。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主动加入到了文艺比赛中。而且,有很多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加了比赛,这样的模式,不僅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可见,丰富的课外活动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外活动,是学生感受生活乐趣的重要渠道,也是舒缓学生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
  五、家校合作模式
  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更重要的是其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社会活动具有紧密联系。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给予充分的支持。学校方面要通过开展家长会、家庭心理健康资源活动、专家讲座的方式,提升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注重程度,促使学生的家庭环境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帮助学生与家长构建起和谐的家庭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氛围,对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至关重要。学校不妨与所在社区进行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题讲座,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效推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的人格素养,高中教育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改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改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兴安.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
  [2]任建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徐瑶.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考(综合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