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探究
【作者】 金 波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绿色化学要求在反应和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生产有害物质,在化学实验中,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比较薄弱,初中学生处于身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快速成长的时期,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实验;实践探究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化学实验设备不完全,没有完善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毒害物质会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者大气中,既会造成环境污染又会损害师生的健康。初中化学相比较于高中、大学来说,虽然实验规模比较小,但是产生的危害却不容小觑。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也渗透到了化学实验的理念中。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接受了绿色观念,提倡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一、在实验原理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中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很多演示实验都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教室环境,直接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认识:认为化学是一门危险可怕的学科,做化学实验受毒害是不可避免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有毒物质是合情合理的,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涉及到很多“环境恶化”的情况介绍,极易使学生产生人类无力改善环境恶化的错误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我认为我们广大化学教师要因势利导正面积极引进“绿色化学”的观点,应用科学和实验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绿色”设计,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学化学实验设计应如何着手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实验的误差大小有无创意等等。在其中有很多要求都是对绿色化学设计的思考而提出的,也有很多人从原理探索中已经尝试做出很好的设计。
二、利用改进实验方案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以集中体现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和实验取材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全面促进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以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有些实验药品是无毒无害的,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需要教师将教材中不明确的药品用量明确化,如少量高锰酸钾制氧气,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初中化学中有些“绿色”实验忽视了教学实际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并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材显示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这显然很难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等可以促进实验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三、利用改进实验方案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以集中体现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和实验取材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全面促进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以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有些实验药品是无毒无害的,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需要教师将教材中不明确的药品用量明确化,如少量高锰酸钾制氧气,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初中化学中有些“绿色”实验忽视了教学实际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并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材显示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这显然很难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等可以促进实验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四、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教学绿色化
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性大、污染严重的实验。基于对师生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浓硫酸稀释”,这个实验强调的是规范正确的操作。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演示正确的稀释操作,也会让学生通过触碰烧杯外壁感知现象。但错误的操作不做演示,因为太不可控。这样学生就体会不到错误操作导致的真实后果会是怎样。如果不做处理,学生只能通过书本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相关的知识,而这样的认知方式通常让学生无法印象深刻。很多学生学完后,过一段时间,就会记不清到底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还是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因此,在本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模拟浓硫酸稀释错误操作演示的过程,并进行探讨和交流,认识不恰当的操作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在讲台上演示正确的浓硫酸稀释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就可更加深刻地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它的重要作用。
五、妥善处理好化学实验的产物
初中化学实验一般比较简单,产生的物质一般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但也不能对其进行直接排放,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以此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比如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利用碱和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后,产生的残留物中仍会存在碱或酸,如果直接将其倒入下水道,那么就容易使下水道被腐蚀,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化学实验的产物能够回收的就应该尽量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的也要将其倒入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直至为无害无毒的物质时才能进行再排放。有的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也容易破损,但也不能将其随意丢弃,这样不仅会造成废弃物污染,还会使实验器材产生浪费。因此,对于废旧实验器材也应该尽量合理回收利用或废物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总而言之,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同样。那么,可持续发展不再只是口头说说而需要落在实处。而我们身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推行绿色化学和保护环境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给学生做化学教学实验的指导的时候,我们也要潜移默化的传输“绿色”、“环保”等概念。从而促使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提高认识,也希望学生在日后对化学的发展探索上可以探索出新的思路,提出新的想法,推动绿色化学的的推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学军.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转变[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9).
[2]徐余堂.如何发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7).
[3]杨杰.如何“绿化”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7(7).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实验;实践探究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化学实验设备不完全,没有完善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在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毒害物质会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者大气中,既会造成环境污染又会损害师生的健康。初中化学相比较于高中、大学来说,虽然实验规模比较小,但是产生的危害却不容小觑。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绿色观念深入人心,也渗透到了化学实验的理念中。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接受了绿色观念,提倡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一、在实验原理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中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很多演示实验都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教室环境,直接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认识:认为化学是一门危险可怕的学科,做化学实验受毒害是不可避免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有毒物质是合情合理的,不可避免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也涉及到很多“环境恶化”的情况介绍,极易使学生产生人类无力改善环境恶化的错误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我认为我们广大化学教师要因势利导正面积极引进“绿色化学”的观点,应用科学和实验手段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绿色”设计,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学化学实验设计应如何着手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实验的误差大小有无创意等等。在其中有很多要求都是对绿色化学设计的思考而提出的,也有很多人从原理探索中已经尝试做出很好的设计。
二、利用改进实验方案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以集中体现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和实验取材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全面促进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以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有些实验药品是无毒无害的,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需要教师将教材中不明确的药品用量明确化,如少量高锰酸钾制氧气,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初中化学中有些“绿色”实验忽视了教学实际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并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材显示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这显然很难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等可以促进实验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三、利用改进实验方案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以集中体现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和实验取材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全面促进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以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有些实验药品是无毒无害的,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需要教师将教材中不明确的药品用量明确化,如少量高锰酸钾制氧气,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初中化学中有些“绿色”实验忽视了教学实际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并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材显示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这显然很难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等可以促进实验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四、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教学绿色化
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性大、污染严重的实验。基于对师生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影响,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进行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浓硫酸稀释”,这个实验强调的是规范正确的操作。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演示正确的稀释操作,也会让学生通过触碰烧杯外壁感知现象。但错误的操作不做演示,因为太不可控。这样学生就体会不到错误操作导致的真实后果会是怎样。如果不做处理,学生只能通过书本的文字和图片了解相关的知识,而这样的认知方式通常让学生无法印象深刻。很多学生学完后,过一段时间,就会记不清到底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还是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因此,在本实验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模拟浓硫酸稀释错误操作演示的过程,并进行探讨和交流,认识不恰当的操作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在讲台上演示正确的浓硫酸稀释操作步骤,这样,学生就可更加深刻地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它的重要作用。
五、妥善处理好化学实验的产物
初中化学实验一般比较简单,产生的物质一般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但也不能对其进行直接排放,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以此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比如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探究,利用碱和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后,产生的残留物中仍会存在碱或酸,如果直接将其倒入下水道,那么就容易使下水道被腐蚀,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对于化学实验的产物能够回收的就应该尽量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的也要将其倒入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直至为无害无毒的物质时才能进行再排放。有的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也容易破损,但也不能将其随意丢弃,这样不仅会造成废弃物污染,还会使实验器材产生浪费。因此,对于废旧实验器材也应该尽量合理回收利用或废物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总而言之,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同样。那么,可持续发展不再只是口头说说而需要落在实处。而我们身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推行绿色化学和保护环境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给学生做化学教学实验的指导的时候,我们也要潜移默化的传输“绿色”、“环保”等概念。从而促使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提高认识,也希望学生在日后对化学的发展探索上可以探索出新的思路,提出新的想法,推动绿色化学的的推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学军.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转变[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9).
[2]徐余堂.如何发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7).
[3]杨杰.如何“绿化”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