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动物小说里沉潜与飞翔

【作者】 范绍容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外国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深层阅读整本书初探

  西顿,椋鸠十,比安基,沈石溪……这些名字你一定很熟悉吧。如果你是个热爱儿童文学阅读的老师,你一定对他们充满敬意。他们笔下的动物小说,把贪婪与执念,残忍与温良,狡诈与敦厚、背叛与忠诚、虚伪与守信、怯懦与勇敢,把命运多舛与命中注定,把爱、自由、尊严、情义……一切好的坏的、正面的反面的、积极的消极的,成人世界所具有的东西,用动物故事呈现在你的眼前。那样原始客观,那样自然鲜活,又那样扣人心弦。
  所谓动物小说就是以动物为主角,叙述他跟人类、自己、其他生物或大自然的故事。读动物小说,你会跟随作品走进高天瀚海、草原荒漠、林海雪原,去见识充满挑战的自然世界,去深切体验生命的存在,引发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
  看着孩子们在晨光夕晖中,捧着动物小说静静阅读,那是一幅流光溢彩的、令人欣喜的画。但当我与孩子们交流,发现不少孩子在阅读这类作品时,常常只关注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命运,没有真正沉潜下去时,丝丝遗憾涌上心头。我要试着引领他们学会在阅读中静心思考,去体验感悟,去想象咀嚼,去比对发现……让孩子们沉潜在阅读的海洋,心飞翔在蓝天白云之上。
  于是,我做了这样一些尝试。
  一、导读——激情激趣
  1.从介绍作家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入手,让学生爱上作家,再爱上其作品。
  如:在阅读西顿的《狼王洛波》前,我先给孩子们讲西顿的故事,讲他在加拿大长大,在那个覆盖着80%森林的国家长大,十几岁时便渴望将来做博物学家。
  如:阅读前苏联的比安基《森林报》前,讲他的父亲是个生物学家,从小就和动物打交道,并且一生大部分时间选择在森林中度过。
  因为他们都有实实在在的近距离感受、观察大自然的经历,所以他们有能力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映真实的动物世界。学生听了他们的故事,自然就想要去一探究竟了。
  2.讲自己阅读动物小说的经历与体验,吸引学生去阅读。
  在阅读《狼王梦》前,我向孩子们介绍了自己的读书体验,把我对母爱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达,把我的震惊与敬佩,把我的感动和遗憾等告诉学生,还鼓励他们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那才是真正的阅读,期待听到孩子们读后的精彩交流。
  3.直接出示一段或几段感人的写动物的片段,用情激趣。
  如读《红色羊齿草的故乡》,我读开头和结尾给孩子们听,吊起他们的胃口。
  4.介绍故事梗概至最高潮,然后戛然而止,以勾起阅读欲望。
  如《孤岛野犬》,一只野犬登上王座的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
  5.读一个精彩场景,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如《黑天鹅紫水晶》,30年前与300年后的两只名为紫水晶的天鹅的相似遭遇,设置悬念——她们是天使还是诅咒?引起阅读兴趣。
  6.读封面图片和文字,感受该书的价值与影响力。
  7.读前言,让学生想去探究和比对。
  二、自读——走进纷繁的“动物人”世界
  读书,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它需要静心阅读,需要静思默想。所以,读书时,我是怎样引导学生的:
  1.静心,持续默读。 
  2.假设自己就是主人公,入情入境,同呼吸共命运。
  3.边读边猜想,猜想后面的情节变化,猜测“人物”的命运
  4.边读边想象,想象场景,想象“人物”行为画面。
  5.边读边比对,故事中的“动物世界”与“成人世界”有哪些相似。
  6.完成根据不同的故事和“人物”设计的阅读单。
  7.不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阅读感受。
  在这样的引导下,可以利用课堂的时间,可以利用晚课的时间,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更可以利用那些“边角余料”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阅读时空。
  三、分享——探究动物小说里的秘密
  想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分享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常常组织读书交流会,根据不同的小说,用不同的形式:
  1.比对与判断式的讨论与交流:
  (1)喜欢与厌恶
  如:读了西顿和沈石溪的小说,你最喜欢小说中的“谁”,为什么?你比较厌恶“谁”,为什么?
  (2)真实与想象
  如:西顿笔下的大自然的“真实”与沈石溪笔下的大自然的“真实”一样吗?他们的动物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哪儿?(可以西顿的《狼王洛波》和沈石溪的《狼王梦》为例)
  再如:读书前后,对于狼、狐狸、猎狗等,你有了怎样不一样的看法。
  (3)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
  讨论: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有哪些共通部分,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2.比赛式的朗读和讲演。
  ﹡朗读最精彩的片段比赛(全体同学都是评委,可以点赞,可以双手比出彩,也可以用三个指头“OK”式、两个指头“耶”式、一个指头“真棒”式。学生乐于参与,认真评价)
  ﹡讲最动人的故事情节
  常用小组代表上台讲,若有时间,也可以每人都上台亮相。
  四、练笔——我们眼中的“动物世界”
  1.为故事重写结局
  如为《佛兰德斯的狗》重写结局,许多孩子都用自己善良的天性,为故事写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尼洛没有死,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和心爱的狗继续幸福生活下去。写完后与原作比对,想一想:作家为什么不写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加深对作品的认识,让阅读进入较深层次。
  2.续写故事。
  如:为《狼王梦》续写故事,紫岚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的女儿又是怎样继续狼王梦的?紫岚的外孙当上狼王没有?这样做,希望看到孩子们关于“母爱”“梦想”的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会真正促进思考与判断,促进理解与表达。
  3.写自己喜欢的野生动物的故事
  读了不同的动物小说,感受到中外不同作家的个性表达,你可以模仿自己喜欢的某位作家的风格,学习写作方法,练习表达。
  4.写读后感。
  如,读了《黑骏马》,让孩子们写读后感,角度可以是多维的:关于人性的善恶,关于责任,关于服从与反抗,关于与人交往……
  激趣的导读,潜心的自读,充分的交流,有机的练笔,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在读中练习思维,学习表达,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动物小说可以这样,其他整本书的阅读也可以尝试。我一直期待:学生沉潜在阅读的海洋,心儿飞翔在高天流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