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古秋月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颜家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天真活泼,好奇好动,记忆敏捷,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精力充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心理特点;精神环境;创新精神;营造环境
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语言是绿叶,思维是花朵,幼儿成长是果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用心去培养这片绿叶和花朵,让孩子们结成最健康的果实。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体现出“创造性”,在启发幼儿思维时要激活幼儿的创造力。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年龄小,缺乏经验,学习中常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很容易被有趣的内容所吸引,常常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可以利用花坛、走廊、墙角为孩子设立植物角、动物角、科学角、活动角等,引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也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安全和谐、宽松愉悦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
二、运用直观教育,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幼儿教师不能忽视直观教学,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他们。直观教学为抽象思维提供了直观凭借,并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奠定了基础,而幼儿的创造思维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如教学“数的组成”时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或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摆放小木棒、正方形、圆形等学具加强直观印象,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意识,是否有能力发掘出普通环节中潜在的创新教育内容,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只要教师具备这些意识和素质,就能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如:儿童喜欢玩水,洗手时长时间冲洗,久久不愿离开,就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水会是什么样子?”儿童说出了水的许多种用途,设想了没有水的种种后果。这样,既激励了幼儿的发散思维,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又让儿童懂得了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四、在游戏中动手动脑,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在游戏活动的驱使下幼儿的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并在活动中渐渐养成爱玩、会玩、主动、顽强、灵活等个性特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中启发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或节日装饰的需要收集材料并自己动手制作,在动手动脑中通过想象创新情景。例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椅子当作汽车、把冰棒或者水彩等当作注射器等。正是在自由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五、营造环境,激发创新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主张:“使幼儿园的墙壁说话,草木言情”在自然环境方面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富有儿童情趣,使其思维活跃、焕发活力,激发创新精神。如园舍、活动室、生动有趣的活动场地;也可以是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墙饰布置,在布置时要注意选用孩子们平时较难看到的动植物。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规划的教育环境可以有力地渲染教育气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六、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评价再到实践的动态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评价起着检测、判断、矫正、反馈的中介作用。目前的评价方式,已经在观念和评价标准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与创新教育所要求的评价体系相比,还相差很远,这是许多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缩手缩脚的主要原因。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怕幼儿乱说、乱动,教学结果差,教师来回反复地说教,幼儿处在被动地位。因此,管理者、教育评价者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一方面又以狭隘的教学结果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手段。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并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实施。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自主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能否站在世界历史的潮头,关键在于教育的能力和创新的水平,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历史性地勇担其组织技术创新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心理特点;精神环境;创新精神;营造环境
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语言是绿叶,思维是花朵,幼儿成长是果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用心去培养这片绿叶和花朵,让孩子们结成最健康的果实。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体现出“创造性”,在启发幼儿思维时要激活幼儿的创造力。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幼儿年龄小,缺乏经验,学习中常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很容易被有趣的内容所吸引,常常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可以利用花坛、走廊、墙角为孩子设立植物角、动物角、科学角、活动角等,引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个紧张、压抑的氛围中会有创新的可能吗?面对不信任的目光,粗暴的训斥,孩子会变得胆战心惊、惊慌失措,他们的大脑感受力也会降低。因此,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安全和谐、宽松愉悦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
二、运用直观教育,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幼儿教师不能忽视直观教学,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他们。直观教学为抽象思维提供了直观凭借,并为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奠定了基础,而幼儿的创造思维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如教学“数的组成”时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或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摆放小木棒、正方形、圆形等学具加强直观印象,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意识,是否有能力发掘出普通环节中潜在的创新教育内容,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只要教师具备这些意识和素质,就能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如:儿童喜欢玩水,洗手时长时间冲洗,久久不愿离开,就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水会是什么样子?”儿童说出了水的许多种用途,设想了没有水的种种后果。这样,既激励了幼儿的发散思维,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又让儿童懂得了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四、在游戏中动手动脑,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在游戏活动的驱使下幼儿的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并在活动中渐渐养成爱玩、会玩、主动、顽强、灵活等个性特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中启发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或节日装饰的需要收集材料并自己动手制作,在动手动脑中通过想象创新情景。例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椅子当作汽车、把冰棒或者水彩等当作注射器等。正是在自由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幼儿的创新精神,从而使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五、营造环境,激发创新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环境育人,他主张:“使幼儿园的墙壁说话,草木言情”在自然环境方面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富有儿童情趣,使其思维活跃、焕发活力,激发创新精神。如园舍、活动室、生动有趣的活动场地;也可以是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的墙饰布置,在布置时要注意选用孩子们平时较难看到的动植物。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规划的教育环境可以有力地渲染教育气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六、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经过评价再到实践的动态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评价起着检测、判断、矫正、反馈的中介作用。目前的评价方式,已经在观念和评价标准上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与创新教育所要求的评价体系相比,还相差很远,这是许多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缩手缩脚的主要原因。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怕幼儿乱说、乱动,教学结果差,教师来回反复地说教,幼儿处在被动地位。因此,管理者、教育评价者一方面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一方面又以狭隘的教学结果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手段。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并直接影响了幼儿园创新教育的实施。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自主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能否站在世界历史的潮头,关键在于教育的能力和创新的水平,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历史性地勇担其组织技术创新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