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禹迪飞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明威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数学成绩关系到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打好基础。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老师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应用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组的应用价值与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
思维导图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体现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通过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关键词与具体的图像进行对应,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效果与记忆效果。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学会运用图形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和内容,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一个清晰流畅的思路,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具体内容合理应用到解题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质量,并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以下就是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一个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发现自己掌握不够牢靠的数学知识内容,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总结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在学生头脑内部形成一个清晰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老师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比如从整数开始,引导学生先回顾整数的含义,然后鼓励学生找到与整数对应的分数,让学生分析分数与整数的区别,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分数的含义,分数在小学阶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首先学生以份数的概念来理解分数,等到学生的理解力不断发展,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来掌握分数的含义,在份数以后,可以把分数理解为商,这个商是两个整数相除得出的结果,进而再进一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分数的理解,因为分数还可以理解为两个数的比等等,通过发散性思维,带领学生对整数以及分数的概念进行回顾,这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前几节课的内容,而是将之前所有学习的内容差不多都融入其中,这种复习方法可以为学生带来一种新奇感,进而激发学生进行联想的和想象的热情,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就可以提高复习的范围,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导图提高了复习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复习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总结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探索的愿望,有助于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老师从旁进行一定的引导,为学生指出具体的道路以及方向,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新的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概念教学难点
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那些相近的知识点。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很容易出现混淆,教学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如:在进行“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中,本节课涉及很多平面图形,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要认清这么多的新图形,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每一种图形,边画边告知学生该图形的名称,再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导图设置,使学生直观理解每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联系,不至于出现混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三、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每个人的思维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不能要求每名学生都能够绘制一样的思维导图。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贯通,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
四、巧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集
运用思维导图创建题库,形成错题集能便于复习。对于作业中的错题,可以集中成册,按题型、知识点等方式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便于我们复习和巩固。学习这些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效果更加明显。练习考试是对我们效果检测的门槛,平时在训练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题、难点题整理在一本“蓝题库”上,做错的题目或者自己易错误理解的题目整理在“红题库”上,这样方便自己复习。 以往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时,大多孩子表现出烦躁的情绪,觉得又要抄错题,麻烦。现在改变要求,让孩子自己去归类各张试卷上的错题,或按题型整理,或按同一类型题目整理,不重复逐一抄题,并将归类的题型制成思维导图,孩子们的烦躁情绪没了,而且整理能力大大提高,对复习起到了一定的收益,通过整理,孩子们就更加注意分析辨别题意,有效地提高了成绩。
五、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具有广泛联想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先要进行大量思考,然后把头脑中迸发出的各种想法,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当学生在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后,与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时,还会产生新的想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把思维导图引入复习课教学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让思维导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
思维导图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种体现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通过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关键词与具体的图像进行对应,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效果与记忆效果。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学会运用图形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和内容,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一个清晰流畅的思路,把课堂上学习到的具体内容合理应用到解题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质量,并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以下就是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一个清晰的数学知识结构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发现自己掌握不够牢靠的数学知识内容,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总结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在学生头脑内部形成一个清晰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并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老师可以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比如从整数开始,引导学生先回顾整数的含义,然后鼓励学生找到与整数对应的分数,让学生分析分数与整数的区别,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分数的含义,分数在小学阶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首先学生以份数的概念来理解分数,等到学生的理解力不断发展,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来掌握分数的含义,在份数以后,可以把分数理解为商,这个商是两个整数相除得出的结果,进而再进一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分数的理解,因为分数还可以理解为两个数的比等等,通过发散性思维,带领学生对整数以及分数的概念进行回顾,这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再仅仅局限于前几节课的内容,而是将之前所有学习的内容差不多都融入其中,这种复习方法可以为学生带来一种新奇感,进而激发学生进行联想的和想象的热情,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就可以提高复习的范围,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导图提高了复习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复习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总结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探索的愿望,有助于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热情,老师从旁进行一定的引导,为学生指出具体的道路以及方向,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新的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突破概念教学难点
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那些相近的知识点。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在理解和认知上很容易出现混淆,教学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如:在进行“认识多边形”的教学中,本节课涉及很多平面图形,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小学生在一节课中要认清这么多的新图形,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每一种图形,边画边告知学生该图形的名称,再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行导图设置,使学生直观理解每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和联系,不至于出现混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能力。
三、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每个人的思维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师不能要求每名学生都能够绘制一样的思维导图。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而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贯通,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得到启发。
四、巧用思维导图建立数学错题集
运用思维导图创建题库,形成错题集能便于复习。对于作业中的错题,可以集中成册,按题型、知识点等方式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便于我们复习和巩固。学习这些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效果更加明显。练习考试是对我们效果检测的门槛,平时在训练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题、难点题整理在一本“蓝题库”上,做错的题目或者自己易错误理解的题目整理在“红题库”上,这样方便自己复习。 以往要求学生整理错题时,大多孩子表现出烦躁的情绪,觉得又要抄错题,麻烦。现在改变要求,让孩子自己去归类各张试卷上的错题,或按题型整理,或按同一类型题目整理,不重复逐一抄题,并将归类的题型制成思维导图,孩子们的烦躁情绪没了,而且整理能力大大提高,对复习起到了一定的收益,通过整理,孩子们就更加注意分析辨别题意,有效地提高了成绩。
五、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具有广泛联想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先要进行大量思考,然后把头脑中迸发出的各种想法,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当学生在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后,与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时,还会产生新的想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把思维导图引入复习课教学中,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发挥其优势,避免其劣势,让思维导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