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

【作者】 胡 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注意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对教师来说,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最主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常常会影响到学习效率。所以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至关重要。 
  一、心静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条件 
  记得在一本书上曾看到过:注意的转移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如果原来的活动注意紧张程度高,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动不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转移注意就困难和缓慢。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心静是前提条件。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般采取静心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平静下来,以便及时转移到当前的学习任务上。
  二、从“好奇”入手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从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学习意愿。“好奇”可以促使儿童更多地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而与外界频繁地接触和交往,又反过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并且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好奇”是一种成功的动力。
  三、优化课堂结构,吸引学生注意力 
  研究中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利用刚开始的20分钟时间基础上,解决好一间课40分钟这个矛盾,可以通过调节心理视点,即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改变教学方法,可以将40分钟分为三个阶段来适应小学生注意力的这个特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第一阶段为前10分钟,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以教学要求达到趣、疑、美、奇。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状态中讲授新课。第三阶段是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开国大典》时,第一课先学习生字、词,熟悉课文,第二课时前10分钟以学习开国大典的第一部分,参加大典人员及举行大典的地点。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形状,首先让学生们读完这部分课文,然后在纸上画出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图,即五座白石桥和天安门城楼的位置,当学生大致了解了方位后再讲解后面的内容时,学生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天安门的影响。在讲大典盛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热烈气氛以及人民对主席的拥护和尊敬之情,最后十分钟关掉多媒体教室的灯光,让每个学生拿着点燃的蜡烛站成两排,分别上台来看图片上当时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盛典结束时的激动场面及人民心目中的“光明”。这样的课堂结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又多样化,而且动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培养注意力的重要举措
  单纯听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不好。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能使学习活动引起学生的持续有意注意。学生通过动手触摸、操作,动眼观察等多种感官直观地感受了体积的意义。
  五、运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群体注意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组合作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们自会学到所需要的知识。注意力薄弱的学生受到了“群众”的激励和督促,听课的注意力也会迅速增强起来。
  六、拓展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注意力
  语文课堂的教学往往比较机械、枯燥,但如果能让学生全身贯注地投入到课文中,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学要与游戏、比赛以及分角色表演、展开讨论等结合起来,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也很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意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学生能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改进单纯的教育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感受,让他们在生活中增强注意力,循序渐进地把他们引入语文课的殿堂。
  总之,小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除了要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外,还要和小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教育结合起来,让各种方法相互交叉、融合,形成合力,使小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注意力,植根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由无意注意上升到有意注意,使每一名孩子都变得会学、善学、乐学。当然,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