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讨
【作者】 张 川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丰富策略,创新途径是关键。实践中,我们应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途径
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教育仁人志士努力追求奋斗的目标。特别是在我县“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课改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单位时间内教学更高效,更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追求实践。传统语文教学,难以起出“慢、差、费、低”怪圈,主要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简单,大多都是“师授生听”的“应试”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主体作用没发挥,导致师生很难以互动方式展开对话。因此,在推进“三活课堂”理念的当前,我们应改变以往那些比时间、拼体力、搞题海的“应试教育”,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语文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小课堂做起,让有限40分钟的课堂时间发挥巨大作用,以每个课堂高效为追求,去推动实践我们远大理想——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精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而且随着年龄减小,时间更短。这也是教师上课为什么要突出重点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2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最大潜力,获得最优化效果。这和教师教学预设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表演舞台,唱独角戏,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课堂成市场,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合作交流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朗读、理解、消化、掌握。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读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还要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要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就必须创设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因此,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讲到底的传统教育模式,多利用直观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和现代教育技术,让多媒体走进课堂,这样既可节约板书,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培养。现代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实践
语文作业实践是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形成语文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应紧扣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来设计语文作业,不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我们都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充分把作业的“巩固、检测、强化”等功能发挥出来,达到“练以助消、能以内化”的效果。在实践中,为了让作业作用最大化,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我在每次作业设计时,都认真思考这道题背后的“含金量”:即充分考虑语文作业实践是否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促进语感,是否能提升学生把握关键性词语的能力?是否能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否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归纳的能力?尽可能多样化,力避单一性,减少非语文的作业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存,能让学生做完作业后,既能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又能收获自信,提高作业参与积极性。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让语文更好的育人,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实践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创建高效课堂梦想才能得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杨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2012年。
[2]范琳璐,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途径探讨[J].学周刊,2014年。
[3]尹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8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途径
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教育仁人志士努力追求奋斗的目标。特别是在我县“五育合一”教育高质量发展课改背景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单位时间内教学更高效,更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追求实践。传统语文教学,难以起出“慢、差、费、低”怪圈,主要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简单,大多都是“师授生听”的“应试”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主体作用没发挥,导致师生很难以互动方式展开对话。因此,在推进“三活课堂”理念的当前,我们应改变以往那些比时间、拼体力、搞题海的“应试教育”,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语文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小课堂做起,让有限40分钟的课堂时间发挥巨大作用,以每个课堂高效为追求,去推动实践我们远大理想——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精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而且随着年龄减小,时间更短。这也是教师上课为什么要突出重点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2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让他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最大潜力,获得最优化效果。这和教师教学预设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表演舞台,唱独角戏,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课堂成市场,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合作交流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朗读、理解、消化、掌握。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读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还要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要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就必须创设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因此,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一讲到底的传统教育模式,多利用直观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和现代教育技术,让多媒体走进课堂,这样既可节约板书,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培养。现代语文教材图文并茂,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四、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实践
语文作业实践是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形成语文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应紧扣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来设计语文作业,不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我们都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充分把作业的“巩固、检测、强化”等功能发挥出来,达到“练以助消、能以内化”的效果。在实践中,为了让作业作用最大化,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我在每次作业设计时,都认真思考这道题背后的“含金量”:即充分考虑语文作业实践是否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能力,促进语感,是否能提升学生把握关键性词语的能力?是否能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否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归纳的能力?尽可能多样化,力避单一性,减少非语文的作业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并存,能让学生做完作业后,既能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又能收获自信,提高作业参与积极性。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让语文更好的育人,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实践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创建高效课堂梦想才能得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杨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讨[J].新课程,2012年。
[2]范琳璐,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途径探讨[J].学周刊,2014年。
[3]尹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