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低段纠正别字策略
【作者】 朱 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正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念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念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即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高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错别字;类型;引导学生;记忆特点;教学;纠正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学生认识汉字且正确书写汉字,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错别字的出现会影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阻碍小学生各面语文能力的提升。当代小学生都早早地接触到了计算机,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中很少用手去写字。小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方面不尽熟悉,经常出现错别字,正确分析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提供正确的汉字书写策略,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汉字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对第一印象的利用
在汉字学习中,小学生对于汉字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第一印象,让小学生对汉字形成一个有效且正确的记忆,让汉字的正确结构与意义烙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果在第一次接触汉字时,小学生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接触到正确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一问题,特别是在教一些容易写错的字时,要对学生进行细微之处的提醒,让小学生对汉字有正确的认识。像在教“舞”这个字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中间有四个竖,不是三个。这样,小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就会想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醒,有利于错别字产生机率的下降。
二、整理方法,群读类学,加快识字
二年级课文里安排了八个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不同的识字方法。语文园地一中归类整理复习“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学生认识“才”,继而自学“材”,不仅是加一加,还是形声字的方法。这种识字方法对学生牢记字和写字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了加一加的方法后,减一减的方法就简单多了,学生会认“议”,学“义”就不在话下了。语文园地三中采用反义词识字,学生一对字一起学,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备课时,有首先看语文园地里着重讲的是何种识字方法,然后在每篇课文里就重点强调,等到一组课文学完,学生对识字方法也加深了记忆。能很好地进行识字。
三、掌握规律
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容易慢慢减少。如“暖”学生易写成“目”旁,教师就可跟他们说明太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旁,而不写成“目”旁。这类结构相似而不易分清的偏旁有“冫与氵”、“阝与卩”、“木与扌”、“广与疒”、“廴与辶”、“冖与宀”、“文与欠”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分析,让学生掌握形声的特点。如古时大凡和鬼神迷信有关的字都是“礻”旁,如“社、祖、神、礼、福”等。凡表示用衣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衤”旁,如“被、袖、衬、衫、补”等。这样从文字学的角度去作些浅显的解释,效果不错。
四、结合字形,动作记忆
在《玲玲的画》的一课中,学习“趴”字,我让学生趴在桌子上,问学生趴成什么形,学生回答“趴成八字形”,在学习“叭”字时,我让学生夸张地做“叭的一声”的口型,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牢牢记住了这两个字。
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学生对字有很深刻的形象记忆,对字记的牢一点,写错字的几率就小一点。教学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我将在这条路上且行且思,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寻找成就感和幸福感。
五、结合课文理解法
常用字除了形声字外,还有23%左右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如“攀”字,结构复杂,笔画又多,学生一看就头疼,如何让他们记住字形呢?可以采用结合课文来教。如:老师对学生说:“上面两个‘木’代表‘树’,中间的就是树枝,山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两棵树,怎么爬上去呢?”学生异口同声说:“用手抓住树枝往上爬。”师:“抓树用小手行吗?”生:“用大手。”师:“所以记这个“攀”字很简单,就是登山员叔叔用大手抓住上面的树枝往上爬。“结果,这个字写错的概率为零。
六、建立“错别字医院”
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知觉不够精细,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维习惯的个性差异,所以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就要求学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医院”, 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学生想得深,想得全面,从音、形、义三方面求同辨异,遵循了汉字的字理,识字更牢固。二是针对性强,易于学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的作用。日积月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错别字重复出现率会大大降低。
七、正误对比, 纠正错别字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 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下转第46页)(上接第47页)的字的差异, 即错误之所在, 从而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另外,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 运用色笔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许多学生将“式”字多写了一撇, 教师就可用红色的粉笔标出那多出的一撇。这样, 就会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能对此字引起足够的重视。
八、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九、加强运用,巩固生字
学生学习生字,识字是基础,运用才是关键。
1、课上,采用巩固练习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要对易混、难辨的生字通过区别组词、生字扩词、造句、填空、听写等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练习。
2、课外,采用社会实践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错别字,日常生活离不开使用文字,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错别字,会使学生重视正确使用文字,认识到正确使用文字的重要性。例如,让学生观察商店的价格牌,路边的广告牌,墙上的报告栏、商品说明书等,如果发现错别字要记下来并改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更要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思考,开发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做到教学创新,才能让小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更加正确。汉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语文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认字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错别字;类型;引导学生;记忆特点;教学;纠正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学生认识汉字且正确书写汉字,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错别字的出现会影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阻碍小学生各面语文能力的提升。当代小学生都早早地接触到了计算机,因此,在学习与生活中很少用手去写字。小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方面不尽熟悉,经常出现错别字,正确分析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提供正确的汉字书写策略,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汉字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对第一印象的利用
在汉字学习中,小学生对于汉字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第一印象,让小学生对汉字形成一个有效且正确的记忆,让汉字的正确结构与意义烙在学生的脑海中。如果在第一次接触汉字时,小学生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接触到正确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一问题,特别是在教一些容易写错的字时,要对学生进行细微之处的提醒,让小学生对汉字有正确的认识。像在教“舞”这个字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中间有四个竖,不是三个。这样,小学生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就会想起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醒,有利于错别字产生机率的下降。
二、整理方法,群读类学,加快识字
二年级课文里安排了八个语文园地,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不同的识字方法。语文园地一中归类整理复习“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学生认识“才”,继而自学“材”,不仅是加一加,还是形声字的方法。这种识字方法对学生牢记字和写字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了加一加的方法后,减一减的方法就简单多了,学生会认“议”,学“义”就不在话下了。语文园地三中采用反义词识字,学生一对字一起学,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备课时,有首先看语文园地里着重讲的是何种识字方法,然后在每篇课文里就重点强调,等到一组课文学完,学生对识字方法也加深了记忆。能很好地进行识字。
三、掌握规律
有些错别字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字的构成而出现的。在纠正错别字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字的规律,错别字就容易慢慢减少。如“暖”学生易写成“目”旁,教师就可跟他们说明太阳一晒才暖和,所以古人写成“**”旁,而不写成“目”旁。这类结构相似而不易分清的偏旁有“冫与氵”、“阝与卩”、“木与扌”、“广与疒”、“廴与辶”、“冖与宀”、“文与欠”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分析,让学生掌握形声的特点。如古时大凡和鬼神迷信有关的字都是“礻”旁,如“社、祖、神、礼、福”等。凡表示用衣料做成的东西的字都是“衤”旁,如“被、袖、衬、衫、补”等。这样从文字学的角度去作些浅显的解释,效果不错。
四、结合字形,动作记忆
在《玲玲的画》的一课中,学习“趴”字,我让学生趴在桌子上,问学生趴成什么形,学生回答“趴成八字形”,在学习“叭”字时,我让学生夸张地做“叭的一声”的口型,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牢牢记住了这两个字。
在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学生对字有很深刻的形象记忆,对字记的牢一点,写错字的几率就小一点。教学是一个不断求索的过程,我将在这条路上且行且思,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寻找成就感和幸福感。
五、结合课文理解法
常用字除了形声字外,还有23%左右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如“攀”字,结构复杂,笔画又多,学生一看就头疼,如何让他们记住字形呢?可以采用结合课文来教。如:老师对学生说:“上面两个‘木’代表‘树’,中间的就是树枝,山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两棵树,怎么爬上去呢?”学生异口同声说:“用手抓住树枝往上爬。”师:“抓树用小手行吗?”生:“用大手。”师:“所以记这个“攀”字很简单,就是登山员叔叔用大手抓住上面的树枝往上爬。“结果,这个字写错的概率为零。
六、建立“错别字医院”
小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知觉不够精细,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思维习惯的个性差异,所以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使学生从小养成自己检查自己修改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我就要求学生每个人建立一个“错别字医院”, 就是把平时轻易写错的字收集起来,记录在专门的一本小册子里,要写出自己写错、用错的字错在何处,找到病因后再订正、组词、解释。如“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另外,对记录下来的字,定期进行矫正训练,要求同学之间互测互评,每人只测自己错过的字。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学生想得深,想得全面,从音、形、义三方面求同辨异,遵循了汉字的字理,识字更牢固。二是针对性强,易于学生自我改正。突出了学生这个认知主体的作用。日积月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错别字重复出现率会大大降低。
七、正误对比, 纠正错别字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正误对比时要讲究方法。如把一组正误字放在一起后, 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寻找错字和正确(下转第46页)(上接第47页)的字的差异, 即错误之所在, 从而调动他们纠正错别字的主动性。另外,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分析, 运用色笔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更加醒目的提示,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如许多学生将“式”字多写了一撇, 教师就可用红色的粉笔标出那多出的一撇。这样, 就会让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能对此字引起足够的重视。
八、培养查字典的习惯
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的不断增加,不熟悉的字和不能确定的字经常会出现,假如学生一碰到这种情况,能及时拿出字典查阅,有助于学生识字量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反之,则影响学生识字能力和阅读爱好。因此,让学生随时带着一本字典,对小学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另外,当学生碰到两个轻易搞混的字,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一旦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记忆的时候,就会直接给学生产生一种假象,当第二次碰到的时候,他会对之前的选择产生条件反射。因此,第一次碰到两个轻易混淆的字,一定要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查字典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养成勤查字典的严谨学风,还可以避免写错别字,当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只要查一查字典就解决了。只要教师经常要求,经常训练,经常检查,持之以恒,学生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汉字书写的正确率会不断提高。
九、加强运用,巩固生字
学生学习生字,识字是基础,运用才是关键。
1、课上,采用巩固练习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要对易混、难辨的生字通过区别组词、生字扩词、造句、填空、听写等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练习。
2、课外,采用社会实践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错别字,日常生活离不开使用文字,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错别字,会使学生重视正确使用文字,认识到正确使用文字的重要性。例如,让学生观察商店的价格牌,路边的广告牌,墙上的报告栏、商品说明书等,如果发现错别字要记下来并改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更要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思考,开发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做到教学创新,才能让小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更加正确。汉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语文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认字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