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作者】 罗 林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一、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
1.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2.增强文明礼貌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4.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另外,在环境布置上,可按小学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并设立黑板。
5.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6.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
7.搞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幼儿园大班教师应适时参加培训,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二、优化幼小衔接活动的组织方法
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形式比较活泼,很多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还有很多活动是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的。而小学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课堂上以听讲的方式进行,虽然师生间也有互动,也存在学生间的自主探究,但是与幼儿园活泼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结合两种教学的特点,对幼小衔接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这样就能避免幼儿刚进入小学时的严重不适应现象。例如,在学习数学领域“5的分解组成”时,教师可以按以下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准备]猴子玩偶一个;桃子卡片若干(教师和幼儿每人五张);数字卡片若干。[活动导入]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把谁请到我们班来做客啦?(教师出示猴子玩偶,幼儿看到后非常兴奋,齐声回答:猴子!)教师:猴妈妈摘了几个桃子想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小朋友你能帮她分一分吗?(教师出示桃子卡片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活动过程](1)教师提问:你能数清猴妈妈摘了几个桃子吗?(幼儿:5个!)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幼儿:5!)猴妈妈要把5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吃,这可把猴妈妈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猴妈妈吗?我知道小朋友们很聪明,但是先不急着帮猴妈妈解决问题,先思考一下。然后教师把5张小纸片发给小朋友,你们来操作一下怎么分,到时候呢,教师请小朋友来回答,看谁分得又好又多,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2)幼儿动手操作卡片。(3)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在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呢。(个别幼儿作答,然后教师总结)假如你有三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假如有四个呢,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4)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我们知道了3个桃子和4个桃子怎么分,那么把5个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帮猴妈妈来分一分。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桃子分成了几个和几个?请第三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小结:教师总结分法,引导幼儿一起念出来。(5)做游戏(给数字宝宝找朋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游戏规则,要找到和你的数字宝宝能合成5的数字宝宝,假如你的数字宝宝是4,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1;如果你的数字宝宝是3,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2,我们来看下哪个小朋友找得又快有准![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的小本领,和爸爸妈妈玩5的分解和组合的数学游戏。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导入充满趣味性,活动过程穿插了小游戏,符合幼儿的爱玩心理,但是设置这样的小游戏,用时较短,不同于以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使幼儿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为小学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三方互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多数情况下是幼儿园单向地向小学靠拢。我们看到,幼儿园积极地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主动向小学靠拢,尽量地与小学接近。但小学却很少主动与幼儿园联系(笔者访谈的小学之中,只有一所关系较为密切的某单位的附属小学和幼儿园联系较多,但主要还是幼儿参观小学,其他小学几乎都不与幼儿园联系)。笔者了解到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上很多小学都较为关注小学生常规的养成,如很多小学教师反映,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常常出现上课随意走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告状行为频繁等等,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另外,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关注幼儿学习任务的完成,如教师们反映部分幼儿出现不按时交作业、不写作业、上课时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教师将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等等。而小学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前的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考虑较少,出现了幼儿园“一头热”的现象。
家长是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的生活能力提升、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幼儿教育阶段的过渡期,家长和幼儿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笔者曾听闻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出现了失眠、焦虑、紧张等情绪。目前,幼儿园、小学与家长的联动成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应积极配合,以幼儿为中心,三方彼此沟通、有效互动,既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独立性,又要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性与连续性,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一方面,三方要及时沟通,相互交流,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生活方式的转变方面,多吸取对方意见;另一方面,三方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合作,如幼儿园和小学共同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场所、举办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或者是学校的做法等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幼儿开展衔接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育阶段的顺利转变。
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多阅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了解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历,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通过衔接工作对幼儿加深了解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本学期,我们大班组成立了“幼小衔接”研究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做到提前介入,定人定时定班,幼小联手,家校联手,实现幼小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
一、幼儿入学准备的具体措施
1.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强化幼儿的自理能力。
2.增强文明礼貌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4.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可延长时间,适当增加课时,并逐步减少睡眠时间;另外,在环境布置上,可按小学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并设立黑板。
5.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6.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
7.搞好幼小的知识衔接。幼儿园大班教师应适时参加培训,了解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二、优化幼小衔接活动的组织方法
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形式比较活泼,很多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还有很多活动是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的。而小学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课堂上以听讲的方式进行,虽然师生间也有互动,也存在学生间的自主探究,但是与幼儿园活泼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结合两种教学的特点,对幼小衔接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这样就能避免幼儿刚进入小学时的严重不适应现象。例如,在学习数学领域“5的分解组成”时,教师可以按以下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准备]猴子玩偶一个;桃子卡片若干(教师和幼儿每人五张);数字卡片若干。[活动导入]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把谁请到我们班来做客啦?(教师出示猴子玩偶,幼儿看到后非常兴奋,齐声回答:猴子!)教师:猴妈妈摘了几个桃子想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小朋友你能帮她分一分吗?(教师出示桃子卡片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活动过程](1)教师提问:你能数清猴妈妈摘了几个桃子吗?(幼儿:5个!)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幼儿:5!)猴妈妈要把5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吃,这可把猴妈妈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猴妈妈吗?我知道小朋友们很聪明,但是先不急着帮猴妈妈解决问题,先思考一下。然后教师把5张小纸片发给小朋友,你们来操作一下怎么分,到时候呢,教师请小朋友来回答,看谁分得又好又多,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2)幼儿动手操作卡片。(3)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在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呢。(个别幼儿作答,然后教师总结)假如你有三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假如有四个呢,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4)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我们知道了3个桃子和4个桃子怎么分,那么把5个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帮猴妈妈来分一分。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桃子分成了几个和几个?请第三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小结:教师总结分法,引导幼儿一起念出来。(5)做游戏(给数字宝宝找朋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游戏规则,要找到和你的数字宝宝能合成5的数字宝宝,假如你的数字宝宝是4,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1;如果你的数字宝宝是3,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2,我们来看下哪个小朋友找得又快有准![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的小本领,和爸爸妈妈玩5的分解和组合的数学游戏。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导入充满趣味性,活动过程穿插了小游戏,符合幼儿的爱玩心理,但是设置这样的小游戏,用时较短,不同于以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使幼儿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为小学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三方互动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多数情况下是幼儿园单向地向小学靠拢。我们看到,幼儿园积极地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作息时间等方面主动向小学靠拢,尽量地与小学接近。但小学却很少主动与幼儿园联系(笔者访谈的小学之中,只有一所关系较为密切的某单位的附属小学和幼儿园联系较多,但主要还是幼儿参观小学,其他小学几乎都不与幼儿园联系)。笔者了解到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上很多小学都较为关注小学生常规的养成,如很多小学教师反映,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常常出现上课随意走动、不举手回答问题、告状行为频繁等等,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另外,教师的工作重点就是关注幼儿学习任务的完成,如教师们反映部分幼儿出现不按时交作业、不写作业、上课时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教师将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等等。而小学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前的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考虑较少,出现了幼儿园“一头热”的现象。
家长是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的生活能力提升、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形成等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幼儿教育阶段的过渡期,家长和幼儿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笔者曾听闻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出现了失眠、焦虑、紧张等情绪。目前,幼儿园、小学与家长的联动成为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应积极配合,以幼儿为中心,三方彼此沟通、有效互动,既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独立性,又要在某些方面保持一致性与连续性,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一方面,三方要及时沟通,相互交流,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生活方式的转变方面,多吸取对方意见;另一方面,三方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合作,如幼儿园和小学共同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小学的活动场所、举办家长学校、及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或者是学校的做法等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幼儿开展衔接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教育阶段的顺利转变。
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多阅读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了解小学生在入学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历,并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