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导入
【作者】 杨文学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双龙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历史课堂中对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课程的开展。历史教师要能够重视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根据课堂导入面临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本文主要讨论了问题导入法、诗歌导入法、悬念导入策略以及谈话导入法等方式。
关键词:历史;课堂导入;策略;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导入,其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历史课堂中对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课程的开展。对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对这方面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导入。
一、问题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最先是怀疑,进而释疑的过程。《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三条原则,说的就是教师的诱思和导思。而诱思最佳的效果是用在一节课的开始。如教师在讲授经军长征一课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来创设问题情境,这首诗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所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这样设问:通过阅读这首诗,想想红军在长征中要面临哪些困难?红军为何要长征?红军路过哪些地点?红军将士为何尽开颜?通过长征的原因到长征胜利结束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可以从革命先辈身上学习到些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递进式的设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进而达到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悬念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美国内战》这一课时,我问学生:“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吗?”学生回答:“知道。”又问:“大家知道吗,正是这一本小小的书籍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引发了美国的内战,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小小的一本书却会引发一场战争,它与美国内战有何关系呢?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一本书与美国内战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诗歌导入法
一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学生能齐读,效果更佳,可以振奋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里的内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进行导入,让学生齐读这首词,回答:秦皇汉武指的是谁?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学生很喜欢这首词,加深了对他们的文学熏陶,也引入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比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效果要好得多。
四、谈话导入法
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如教学《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就可通过对电影《林则徐》的描述来开头。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来加强教学效果。二是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先向学生概括展示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如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风俗习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和以后几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谈话法的优点是比较自由,富于启发性和灵活性。
五、关联性诗词导入
法诗词大多是作者因对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的感慨而作,这种诗词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加深对语文基础的牢固掌握,还能使学生对诗词的内涵产生兴趣,从而对诗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述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课时,引用杨昌浚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加强学生对左宗棠的豪迈气概赞赏及他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的失地的伟大功绩的理解。从而领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是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的脊梁所撑起的。历史课的导入,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学上的迁移及刺激反应原理。诚然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深入了解的兴趣,这就有赖于我们教师对每节课的充分解读和准备,进而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赞同,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
历史课的导入方法还有视频音频导入法、解释题目导入法等等众多方法,不过较受欢迎的导入方法有复习法、视频音频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文特点,做出最佳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灵活多变,使课堂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课堂导入;策略;应用
对于课堂教学导入,其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在历史课堂中对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课程的开展。对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对这方面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导入。
一、问题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最先是怀疑,进而释疑的过程。《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三条原则,说的就是教师的诱思和导思。而诱思最佳的效果是用在一节课的开始。如教师在讲授经军长征一课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来创设问题情境,这首诗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所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这样设问:通过阅读这首诗,想想红军在长征中要面临哪些困难?红军为何要长征?红军路过哪些地点?红军将士为何尽开颜?通过长征的原因到长征胜利结束这其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可以从革命先辈身上学习到些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递进式的设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进而达到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悬念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美国内战》这一课时,我问学生:“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吗?”学生回答:“知道。”又问:“大家知道吗,正是这一本小小的书籍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引发了美国的内战,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小小的一本书却会引发一场战争,它与美国内战有何关系呢?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了解一本书与美国内战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诗歌导入法
一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果学生能齐读,效果更佳,可以振奋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一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里的内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进行导入,让学生齐读这首词,回答:秦皇汉武指的是谁?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学生很喜欢这首词,加深了对他们的文学熏陶,也引入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比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效果要好得多。
四、谈话导入法
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如教学《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就可通过对电影《林则徐》的描述来开头。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来加强教学效果。二是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先向学生概括展示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如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风俗习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和以后几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谈话法的优点是比较自由,富于启发性和灵活性。
五、关联性诗词导入
法诗词大多是作者因对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的感慨而作,这种诗词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加深对语文基础的牢固掌握,还能使学生对诗词的内涵产生兴趣,从而对诗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述关于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课时,引用杨昌浚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加强学生对左宗棠的豪迈气概赞赏及他率领湖湘军收复新疆的失地的伟大功绩的理解。从而领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是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的脊梁所撑起的。历史课的导入,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学上的迁移及刺激反应原理。诚然历史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深入了解的兴趣,这就有赖于我们教师对每节课的充分解读和准备,进而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赞同,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
历史课的导入方法还有视频音频导入法、解释题目导入法等等众多方法,不过较受欢迎的导入方法有复习法、视频音频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文特点,做出最佳选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灵活多变,使课堂历史课堂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