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

【作者】 黎金凤

【机构】 广西桂林荔浦市新坪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合作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应当是有别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强调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动态教学过程。?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探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盲目地开展教学互动,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桌之间也有讨论,但其结果是”同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是形式上的互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只有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和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展开。传统的“师道尊严”赋予了教师太多的权威与不可侵犯性,忽视了学生的尊严与人格。因此,教师要建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是平等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更要强调教师情感的渗透。互动的最终体现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自身情感的投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理解并把握自己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不论是性格活泼的学生还是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并且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善待和宽容学生,主动建立师生双方相互信任、良好合作的关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
  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欲望。活动情境,可以让学生处在良好且积极的心理状态,以此更为有效的投入到探索活动中。例如,让人振奋的开场、幽默有趣的故事、紧张刺激的冒险游戏,或是一点神秘的礼物,都会让学生蠢蠢欲试。这些巧妙的互动设置,就犹如催化剂一样,让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教师课堂导入需要引人入胜,要抓住学生的内心并调动起他们的学习情绪。例如“背影”,课文的主题主要是通过背影来突出父爱的细腻。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一张最近在网络上流行的图片:下雨天,两个人的背影进入到人们的眼里,大的那个是父亲,小的那个是孩子,父亲打着一把伞,却将伞大部分向孩子这边倾斜,他没有看到自己的右肩已被淋湿了大半……从这图打开“背影”的教学大门:时代不同,但父爱的细腻却永远不会改变。学生受到这样真实图片的共鸣,对“背影”一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加用心。这样的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三、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地位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现在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希望加深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互动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教师在互动问题和环节的设置上太过简单、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加上教师一直以来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师生之间地位的悬殊也容易造成学生互动中的压力,从而影响了互动的效果。因此,在互动中,教师要敞开心胸,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位置,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和恐惧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设置问题时应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而不是形式化,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问题谈论,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水平,创设有利于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情境。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很多时候,教师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指挥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企图控制课堂而不是给学生自由空间,压抑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给予正确的角色理解,改变呆板的教学模式,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互动方式。
  四、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激发互动兴趣
  多媒体现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能进一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优化、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故而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整合性与直观性这一优势,加强学习与教学的结合,真正促使多媒体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在大屏幕上呈现悲剧这两个字眼,然后让学生思考学习中、生活中的悲剧。在进行简单的师生对话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悲剧”这一词前面加入修饰语,这时候学生就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如伤心的悲剧、幸福的悲剧、撕心裂肺的悲剧……,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想法之后,就可在大屏幕上呈现“伟大的悲剧”这一题目,然后指导学生预测背后的故事。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是一种推动师生互动的有效工具,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还使师生互动更加自然。再例如,学习《斑羚飞渡》这一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视频方式,为学生们展现生动、形象的斑羚飞渡场景,给学生们以直观的感受,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文章。
  五、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是课堂互动学习的最高追求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不这样,那教师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课堂上的互动学习、质疑问难,让各种思维活动相互碰撞,都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例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有的学生从屠夫的角度来复述,这符合课文的要求,这是常规的思维,是可以的。而有的学生从狼的角度来复述,这就有别于惯性思维,而是一种创新思维了,这一新的视角,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通过互动学习,开阔了思维和视野,并开发了创新思维潜能,这正是智慧课堂的精髓所在,是初中语文智慧课堂互动学习的最高追求。没有教师,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由谁开发,又怎么去开发呢?
  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情感丰富、富有生命力的学习主体,通过赏识教育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孩子。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应该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语文课堂充满爱,让学生在爱的课堂中生根,发芽。在学习活动中,应以口头评价、及时评价、随机评价为主。一句话,一行字,一朵花,一支歌,一个手势,一段录像,都可以作为评价激励的手段,要让评价作为激励互动的载体,伴随教学的始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的场所。这也是“互动”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策略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赖诗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2).
  [2]张晓琴.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6(12).
  [3]王新.有效互动让课堂更精彩——谈初中语文课堂的互动教学有效生成[J].课外语文,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