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走进网络“阅读湾”,遨游无垠知识海洋
【作者】 杨 玲
【机构】 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中学生特色阅读的实践探究
摘 要: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不断深入,借助网络阅读空间服务于新形势下的中学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代师生十分广阔的实践空间。在当下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时代,有效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充实我们的心灵、涵养我们的气质,进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中学阶段的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各门科的学习中都有大量的阅读。中学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最终使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怎样提高中学生阅读的能力与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传统书本阅读的基础上,构建“可供学习、思考和交流”的网络阅读环境,更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高度重视并认真探讨网络阅读新模式,让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学校教学和师生交流互动的新阵地。
关键词:阅读现状;网络优势;特色阅读;预设与生成;延伸拓展
习近平同志曾说:“一个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就我国而言,中学生阅读目前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和令人尴尬的境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层面:
1、在很大程度上,阅读多被界定为学教材、读课本,读书面十分狭窄,对文学及时事了解甚少。据统计扣除教辅书,平均每人一学期连5本书都读不到。
2、学习负担重、沉迷于题海,学生读书兴趣不浓厚,阅读状态不稳定,阅读没有成为学生的一种迫切“需要”。
3、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阅读,都只是碎片化浅阅读,忽略整本书经典阅读,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师层面:
1、中学教师工作强度大,自身的阅读数量和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
2、在读书方面教师指导的多为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同步书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策略少,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少。
3、教师有待探索学生课内外读书衔接的结合点,并构建课内外读书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三)学校层面:
1、缺少比较完善而优秀的阅读平台和阅读资源,校园内还没有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阅读氛围。
2、学校没有积极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分享与沟通。
3、没有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营造阅读氛围、丰富读书实践。学校对学生的阅读活动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
基于以上学生阅读与学习的现状,我校自2017年秋季开始创办“淘师湾南漳一中阅读湾”,提出“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中学生阅读活动”的大胆构想,以本校的教师与学生为中心,逐步实践修正,以期待建立一个内容丰富,有趣的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参考。渴望通过在校园网络“阅读湾”的个性化学习尝试,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构建我们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学习生态。
置身于当今信息时代,任何一个文化人要想彻底与网络“划清界限”,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有其难以替代的优势:
一、内容新,传播快。网络信息传播之快,已到了几乎可以与信息源动态同时的地步。比如你现在迫切需要了解有关《红楼梦》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动态,网络就可以为你提供与之相关的最新信息,而这些信息,要想通过传统图书获得,起码在你最“迫切需要”的这一刻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信息全,获取易。你想要获取某方面的信息,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几个关键词,几秒钟之内就会有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呈现在你的眼前,供你选择、甄别、取舍,如此海量的信息,若想要通过传统图书获得,那得跑多少家图书馆、翻阅多少本资料、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三、形式多,可参与。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影、音、图、文并茂,这种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文学、音乐、摄影、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之长,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立体式的阅读享受,也在更深层次上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即便是文字呈现方式,它也具有传统图书通常不具备的体裁多样的优势,比如在同一主题下,你既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关于某一事件来龙去脉的叙述性文字,又可以找到对该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剖析的评论性文字。
通过精心策划,调动本校所有领导与教师积极参与,针对各学科特点开发、利用各种动态阅读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在“阅读湾”发布,供全体师生共同借鉴与分享、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学生们主要利用每周的电脑课和长短假期来学习共享。?自本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以有效的网络空间学习为契机,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们利用网络“阅读湾”空间、从有效学习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入手:一、建立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传递生动感人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认同,突破时空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三、创造适宜教学有效发展的网络平台,助力课堂教学。通过网络平台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努力使我们的学生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欺盼最终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各门学科的教师,在设计“阅读湾”的学习内容时,不仅要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生动贴切,还应从情感的高度让学习内容深入浅出、更快地深入学生的记忆,帮助不同学生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灵动感人,从而更快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借助网络空间,定期在淘师湾“南漳一中阅读湾”上传空间日志和充满正能量的时评热文、心灵鸡汤、学习方法等类型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阅读课为学生量身定做阅读内容,推荐必读名著书目:《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雷雨》《欧也妮.葛朗台》《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等,充分发挥网络知识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每学期不定期的进行三至五次书面交流活动,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能大大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阅读渐渐成为了学生的一种“需要”,进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品尝课外阅读的快乐,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空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的优势、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引领,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融合,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教学内容,真切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科学习时,能依靠大量的网络背景资源来化解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物理、化学、生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反复呈现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充分领悟,还有教师将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模拟视频引入数学课程中三角函数的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也拉近了学生与那些看似晦涩的知识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回授讲解,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多次的学习机会。各科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精选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视频、课件、微课、电子教案等多媒体形式分享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让学生能够在空间中巩固和加深课上所学,并感化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课堂学习中还存在的疑难,及时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真正“过关”。
我校通过对网络空间阅读湾的尝试,创建开放性的阅读资源库和交流协作环境,使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生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阅读特色,打破了课堂对教学的垄断,使老师与教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之局限,形成了崭新的互动氛围。例如作为教师备课时可以把预设的教学要点设计成学案让学生自主预习,鼓励学生向老师、向文本“发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空间中留言模块,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学生预习存在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就不再需要教师包打包唱、一讲到底,而是让学生唱主角,学生通过课堂质疑、讨论、探究、生成、展示等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提问、评判、追问等互动形式带动教学不断深入,学生也在不断地互动中理解知识、掌握重难点,从而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由此网络学习空间的互动延伸到课堂。此外,课堂上的互动又能激发师生在网路学习空间中积极的交流与互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通过留言、批改作业、讨论分享、给予评价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学问题,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促使老师与学生深层次交流,课堂上的互动又延伸拓展到空间平台上。这样就将教学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双向交流,使教师与学生更加贴近,更好满足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当然,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中学生特色阅读的实践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通过我校对网络空间“南漳一中阅读湾”的尝试,我们对今后的发展有以下几点想法:一是研究方式上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如可以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对学生的点击率进行采集和分析、形成相关数据,另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采访等形式做好学生网络阅读的后续调查,以明确这种全新的阅读模式是否对激发教师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实际推动作用;二是希望借助网络阅读平台对中学生做好德育引领。进一步了解00后学生网络阅读内容的倾向性,引导他们正确选取网络阅读内容、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建立;三是提高网络空间学习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更加及时地发布更新“阅读湾”学习内容,各学科教师更积极地参与师生互动,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四是与传统阅读模式有机结合,努力提升网络阅读实际效果。可对比进行网络阅读的学生和未进行网络阅读的学生在相关学科的表现,分析网络阅读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唯有“书香”能致远,阅读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之举,应让全民阅读蔚然成风!让中学生走进我们的网络“阅读湾”,在多元化阅读的星空下漫步,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畅游,这是读书人的幸福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附图:
图中浏览器的基本组成元素,该程序界面的的基本组成元素及其功能如下:
1、精品阅读:
各科教师定期在“南漳一中阅读湾”上传空间日志和充满正能量的时评热文、励志美文、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并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视频、课件、微课、电子教案等多媒体形式分享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让学生能够在空间中巩固和加深课上所学。阅读信息丰富、准确,及时,有效。
2、成员日志:
每位教师、学生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自主进行所需要的学习和管理活动。
每位加入的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内容,方便与各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成长。
3、小湾相册:
及时记录小湾内的各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的图文,为各位阅读者展现多方位,多角度,多视角的视觉浏览,图文并茂。
4、小湾成员:
小湾成员的信息具有开发性、都在成员列表里,方便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对阅读过程中参与的阅读对象可以进行准确有效的统计呈现。
5、成员留言:
使成员之间围绕疑问进行有效互动,增强沟通交流及时性与针对性。
6、成员动态:
最新的学习资源是在成员动态里及时出现,使各位阅读者可以及时快捷找到最新发布的内容。
7、功能区域:
该平台主要包括四个:阅读资源区;自主学习区;协作交流区;展示评价区等,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