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三道德与法治中考答题技巧

【作者】 李翠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双谊镇花古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近年来,考试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考试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大部分试题源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我们乡村的学生来说无疑感到陌生,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对初三阶段的学习内容,与国家建设的政策、方针联系密切,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落后的人文的环境及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使学生不能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造成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一到中考试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抄得到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傻眼了。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在复习中提高复习效果?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初三的复习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的:
  一、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分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教材知识 , 侧重于基础和核心知识的提炼。思品考试题材灵活,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无论试题形式怎样变化,其根基仍在教材基础知识。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构建知识框架。因为教材知识已经学过,没有必要复习过细,时间过长,所以应抓住重点,抓住考点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用主干知识把其他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二轮复习时政专题 一方面学会收集和整理素材,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能多角度结合教材所学习的知识来分析和说明这些问题。
  第三轮专题练习 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回答问题,精选精炼,提高答题规范性和技巧性。复习时重视解题方法、技巧的专题训练。教会学生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二、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
  首先,要注意审题。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审要求,单项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填人题后括号”。单项选择一般要求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也就是说,不选的项不一定都是错误的项,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单项选择要求应选项准确、客观,表述无歧义。二是审题干,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内容,明确题干的规定性,把握主要内容,即关键词语。三是审问题,单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前提、中心内容。关键、说到底、根本点、本质、基本特点、显著特点等;对于多项选择题,常见的关键词有说明、表明、理解正确、原因、结果、启示等。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问法,选择时才会目的明确。
  其次,要认真分析选项。分析选项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分析选项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把握选项的全部内涵,完整把握选项的含义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面。二是要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关系。(l)要分析题干与题肢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有必然的联系则选,没有必然的联系则不选;(2)分析题肢是否符合题干在条件、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即外延是否相等,如果符合要求则选,不符合要求则不选;(3)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如果是直接联系则选,如果是间接联系,则属于二级引申,不选。
  再次,要分析不选的情况。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方法,排除法的关键是确定不选项的情况。常见的不选情况有:错误的选项不选,如关键字词错误、关系颠倒、半句正确半句错误等;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不选,如与材料无关、答非所问、供选题肢过宽、供选题肢过窄等。
  (二)简答题
  简答题,通常采用材料、漫画、图表等形式来命题,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要求从三个角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题目有时要求回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有的则要求全回答,解答简答题的关键是放开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认真审题。读懂题意,弄清题目问什么问题。
  第二,对号入座。根据题目所问问题,确定答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切不可张冠李戴,也不可遗漏知识点。
  第三,书写答案时,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三)辨析题
  首先,弄清要求。辨析题既要求“辨”,即辨别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又要求“析”,即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对错误的观点将其改正并分析其原因,观点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分析。辨析题是辨与析的有机结合,不能只辨不析,也不能只分析为何错误不分析为何正确。
  其次,总结类型。辨析题常见的类型有:观点正确或错误,观点正错交杂,观点部分正确(前对后错或者前错后对)。从展示形式上看,有直言式辨析题、材料式辨析题、漫画式辨析题。辨析题的发展方向往往是这几种类型和这几种形式的巧妙结合。
  再次,掌握方法。首先要对辨析题分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辨别分析。观点正确的可以从“为什么”角度分析,观点错误的可以从“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为 什么”等角度分析,观点正错交杂的可以从“在什么情况下正确”、“在什么情况下不正确”、“如何补充完整”等角度分析。在辨析时避免单向思维,要从多方 面。多(下转第65页)(上接第66页)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构思答案:答案模板如下:
  (1)判断:以上这个(X人的)观点是正确或错误的。
  (2)分析:如辩题前面有材料,先说材料说明了什么?然后再分析辩点(关键词),一般用为什么+辩点(关键词)分析就OK了,如有两个辩点(关键词),可以分前后来分析。
  (3)结论:围绕相关的辩点(关键词),回答怎样做。如有两个辩点(关键词),还要注意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因其容量大,角度灵活多变,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不同类型的分析说明题,解答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也有规律可循,若能掌握解题技巧,学生会迎刃而解。
  第一步:审问题:审问题时首先抓住问题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跟课本中有关的知识点,然后看问题是怎么问的,最后看问题前面有没有特别的限定词。
  第二步:审材料:结合问题审材料,审材料时注意抓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时间、地点、主语、所做或所发生的事情、如有数据还要注意它的变化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现象),看看这些信息跟我们课本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
  第三步:整答案:答案先要注意分清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然后确立好角度;答案既要注意结合材料,也要注意使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切勿用自己的话空谈;如答案有多点,注意序号化、段落化,最后提醒大家要看分答题。
  总之,从整个答题情况来看,道德与法治答题的关健在于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广泛汲取课外知识,结合当今的热点、焦点问题,并在学习中能熟练运用,通过训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现行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题型在变化上更贴近于社会生活实际,试题的难度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单纯的纯记忆的东西在整个中考中并不多见。因此,各位同学在整个复习备考工作中一定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种题型的训练,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以充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来应对中考,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