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带着创意去旅行

【作者】 张 宇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青年街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析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策略

  《3-6岁幼儿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丰富的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纲要》要求“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指南》的实施,让教师们摒弃了很多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老套的教学模式,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创意活动”也成为美术活动中的时尚名词和教师们教学活动首选的宠儿,这些活动也给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但在创意这条路上,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创意活动”都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我们一些年轻教师对创意美术活动还存在一些理解和认识上的误区。
  1.没有理解创意的含义,存在简单复制和模仿
  什么是创意?简单地说创意是一种创新意识,是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在现实中,部分教师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以为美术创意活动就是把水彩笔换成毛笔,白纸换成宣纸,勾画变成用点画、添画,把花花草草换成花鸟虫鱼,把手工活动换成传统的扎染、剪纸、水墨等艺术形式;又或者简单模仿艺术大师的艺术作品。虽然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艺术体验,拓宽了艺术视野,但老师示范、幼儿临摹的教学方法仍紧紧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师固化的思维,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幼儿大都喜欢摹仿教师,他们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与教师相似的行动,从而学到教师的某些行为和思维方式。然而有些教师对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缺乏想象,往往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和思维模式,以为“哗哗”只能是水的声音,树叶就是叶子,铅笔就是笔,钉子就只能钉木头……又或者认为兔子的房子就是蘑菇型的,蚂蚁的家就是树叶等等,这样固化思维让教师的引导缺乏魔力,让教师们费尽心血找来的各种材料在幼儿的眼中失去活力。
  3.注重作品呈现的效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表达和情感体验
  《纲要》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实际上,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为了给同行和专家呈现一个比较完美的创作作品,害怕放手让幼儿去自由体验和表达,把幼儿的各种创造性探索行为看作淘气、捣乱、有意破坏而加以限制,结果适得其反。
  如何消除这些认识和理解上的误区,帮助年轻教师们正确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呢?结合我园大班组创意美术研修活动的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真正理解创意美术的含义,提升教师艺术素养
  创意美术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绘画性游戏为载体,设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用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从感知到运用点、线、面进行构图造型,感受线、形、色的神奇美感,从而开拓幼儿思维,让幼儿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表达的艺术活动形式。正确理解“创意美术活动”是教师正确开展研修活动的前提,是实施有效“创意活动”的保障。为避免开展无效的创意活动,我们利用网络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美术创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分辨什么是有效的创意,什么是无效的创意。吸收其他同行的心得经验,欣赏国内外美术大师的作品,寻找创意的源泉。要想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教师们还需要突破自己长久以来固化的思维模式,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幼儿园搭建平台,组织了“厉害了,我的老师”创意美术比赛。从选择主题到设计,及材料的收集,到最后作品的呈现,年轻的姑娘们试了一次又一次,不断地打破自己的原来的认知,让想象长出翅膀,越飞越高。让她们知道了螺丝钉不再是钉子,可以是尖尖的鼻子,弹簧圈可以是伸缩自如的无影拳,草帽不仅可以戴在头上,还可以是美丽的裙子……
  二、创设富有创意的环境,是幼儿想象的源泉
  《纲要》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美来源于生活,创意美术活动之美离不开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老师们收集来源于生活的各种物品和废旧材料,或是幼儿玩的五颜六色的玩具、或是废弃的雨靴裤袜,老师们化腐朽为神奇,为幼儿打造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让幼儿目之所及,耳之所听,手之所触都是来与自然与艺术的美。
  三、多维度激发幼儿潜能,体验创意之美
  我们充分整合幼儿园科研优势和地方资源,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把主题课程、美术社团、家园共育、节日活动等有机融合,多维度、多途径,让幼儿聆听自然、感受传统、玩转色彩、走进大师,开启孩子们的创意之旅。
  1.亲亲自然之旅,感受大自然的创意之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组织亲子郊游活动,带孩子们听流水叮咚,看雨滴跳舞,闻风的味道,赏晚霞的斑斓和白云的灵动……老师鼓励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大胆地写生、摄影或创作,没有范本,没有约束,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绘画活动《天边的晚霞》就是在这基础上开展的,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色颜料和丰富的自然材料(包括树叶、枝条、羽毛、绒球等),绘画的工具与以往不同,没有水彩笔和油画棒,而是棉花团、毛刷、纸团等。老师没有示范,只是引导幼儿观察晚霞的变化,鼓励孩子们大胆勾勒,大胆用色,新鲜的材料、源于自然的灵感和老师的鼓励,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创作欲望,呈现的作品各不相同,富有个性和童趣。
  2.传统艺术之旅,体验传统文化特色之美
  川剧是我国的优秀地方剧种,深厚的文化和鲜明的服饰,为我们提供了富有特色的教育资源。我们把川剧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研修活动中,户外社会实践活动带幼儿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会馆欣赏川剧表演,体验传统戏曲文化。区域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家长幼儿收集川剧脸谱、头饰、服装、音乐,为幼儿打造创意小天地,幼儿可设计脸谱,装饰头花、服装,也可模仿表演,让幼儿自由自在,体验创意的乐趣。
  3.走进大师,汲取创意的灵感
  欣赏大师作品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世界大师们不同的绘画风格、独特的绘画方式,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感知力、鉴赏力。美术社团活动《春如线》让幼儿认识了我国著名画家吴冠先生,体验了点和线的神奇魅力;而美国大师波洛克的作品则以在帆布上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而著称,作品中随意交织在一起的线条和色彩,给人一种愉悦的节奏感,这样的绘画风格和独特的滴撒绘画方式非常适合幼儿尝试。美术活动《走进大师波洛克》从欣赏波洛克的作品和绘画视频入手,在对其作品的观察解读中,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滴撒法,并尝试用滴撒法进行大胆表现,体验不同绘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幼儿非常喜欢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绘画风格,在活动中即使最胆小的孩子也能放开自己的手脚,无拘无束的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大型节日活动给亲子创意提供机会,增进亲子情感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把创意活动渗透于节日活动中,体现了创意回归生活的自然属性。结合幼儿园的节日活动安排,我们开展了《悦享中秋》亲子创意拼盘活动、爱护地球《亲子环保时装秀》、迎新年《文创义卖》活动和《最美是童年》创意艺术周活动。活动中处处有创意,处处需要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创意,既增进了亲子感情,又让幼儿在发现和创造中体验创意的乐趣。
  总之,生活处处有创意,只有不断拓展创意美术活动的内容,多渠道,多方位开发本土资源,多方合作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激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创意这条路上,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灵感,乘着创意的翅膀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