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任秀花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课程是初中教育教学必修课程,对学生科学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初中生物知识具有复杂性特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化,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生活体验,降低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生活知识,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策略能将生活中的生物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具体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建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关系着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生活化的导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中很多知识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或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在教学“生物和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引用学生熟悉的“晏子使楚”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橘子的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长成两个不同的品种,味道也会有所差别”,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引出“生物的变异”这一知识点。又如,在教学“生态环境”时,教师可联系生活,通过介绍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引发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反思,使他们主动进入本课的学习中。这样,将课堂导入生活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拉近生物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生活中的生物内容以生物学知识进行解释。为此,教师要结合生物课程教学内容,悉心发现和捕捉我们实际生活过程中的生物显现,并通过整理,将其以教学资料的形式带入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展现别致的生物教学,提升学生对生物实用性的印象。二是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剖析,来将生物学理论知识进行生活化解析,即将晦涩难懂的生物学现象,以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进行简化、解析。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例如,结合当前市场上热卖的印字水果、塑形水果等,让学生对其中可能涉及到的生物知识点通过思考进行列举,并说出列举的依据。最后,再由教师利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对学生所列举的生物知识点进行一一解析。这样不仅能够通过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掌握情况做出一个大致的了解,同事也有益于通过某一个生物现象对其中所涉及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集中的讲解,有益于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巧用生活化语言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呢?巧用生活化的语言,能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产生快乐的火花,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植株的生长”时,可以引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水无肥一半收,有肥无水看着丢”,来说明水和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巧用这样的俗语,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学习也倍感轻松。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谚语、俗语、成语都蕴含生物学知识,例如:“大树底下好乘凉”、“是药三分毒”、“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蜻蜓点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针见血”、“望梅止渴”、“谈梅止渴”、“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昆虫花中跑”、“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等等,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时都可穿插进去,都有利于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四、融入生活化的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实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化意识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激励,初中阶段接触的生活实验较为简单,但也非常的实用,很多的实验过程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就是我们利用实验教学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良好出发点。例如,在生物试验中有一个章节是验证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就会因失水而萎缩,这个实验的简单过程是取植物的一小部分,放入高浓度的溶液之中,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一段时间之后细胞的状态,这个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菜的过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我们的学生感叹这个相似的时候,不禁会发现其实二者运用的是同一个生物学原理。反之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也会指导其进行生物学的课堂实验,两个相反的过程并不冲突,反而相互促进,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师布置学生任务要生活化
  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任务布置时要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索去印证学到的知识。教师要布置体验式的作业,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家长带学生参观动物园,了解动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发言,进而提高学生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在完成这种体验式任务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实践,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从体验的任务中体会到成就感,进而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生活的习惯。例如,环境污染会给生物带来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进行社会调查,学生主动去了解学校周周的污染现象,分析污染的原因,分析环境污染给动植物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生活化”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反思的学习,进而加深对自己周围世界的感受,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之,生物课程作为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将课堂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包含上课内容、形式以及课后作业的生活化。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寻找生物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以及制定新的成绩考核标准等,来提高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檀勤彤.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
  [2]江伟伟.生物课堂与生活同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文理导航旬刊,2014(06).
  [3]赵革.解析初中生物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