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作文修改之我见

【作者】 周 艳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曾听说:古人论文章,把构思比作熔金,把结篇比作铸器,把修改比作攻玉。由此可见,修改是文章写作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可是修改文章的面很广,大到文章的主题思想,小到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符号、一个错别字乃至书写格式都应该列入修改的范围。那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去修改一篇文章,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修改知识和方法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生修改作文前,我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总的看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方面,二是表达形式方面。这样,让学生在感性地品读文章背后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有助于领悟写作的规律。然后,我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方法。从思想内容来说,主要是看主题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真实、恰当、突出主题。从表达形式来说,主要是看结构层次是否完整、清楚,语言是否通顺、优美,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等。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就会提高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从而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二、修改过程“四步走”
  (一)自读自改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我并不急于把作文收上来,而是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在这一环节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朗读修改。在修改时,让学生初次朗读自己的作文,看是否有错别字,用笔圈出并订正,看是否有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并改正。再读自己的作文,看语言表达是否通畅。语言表达上常有增、删、改、调四种方法。增,就是增加字、词、句、段。删,就是“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改,就是改词换句。调,就是调整次序。
  2、默读分析。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作文选材是否恰当、新颖,中心是否明确,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不是连贯,语意是不是衔接,每段内部条理是不是清晰。
  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的修改后,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斟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
  (二)缓批共改法:
  缓批共改法就是教师把学生自改后的作文全部或部分浏览一遍,发现并归纳出几个与这次作文基本要求相关联的共同性的问题,然后选择1、2篇较典型、较集中的作文作为“病例”。接下来我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收集、出示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范文,待他们对本次类型作文有了比较感性地更深刻地认识后,再采用投影出示“病例”。然后由学生结合范文对“病例”所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欣赏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三)分组互改法:
  分组互改顾名思义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修改作文。我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每4人一组,分别为1—4号,批改时只需调换组别。把你认为同学写得好的句子用~~标明,给同学的作文加上你的评语,并中肯地打上表示等级的A、B、C。这样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由于还是几号批改几号的作文,所以学生看到了水平相当的同学作品就很有新鲜感,他们会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格外认真投入。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就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
  (四)面批面改法:
  在分组互改之后,我会把作文收上来,查看学生的批改情况。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比最初的有了很大进步。当然学生水平毕竟有限,个别学生作文依然不得法,这时我会将学生请到面前,让他们一边读自己的作文,一边对标出的错误之处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是提不出自己的的修改意见,我就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指导意见,帮助他们分析,指导修改,从而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三、激励措施要到位
  我成立了作文评选小组,由10名同学组成。每次作文完成后由各个小组推荐出一篇优秀作文,然后由评选小组成员打分,按照分值排出名次,每次前五名的同学被评为“写作之星”,其作文将被打印出来,供大家欣赏、学习。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打印出来,那种兴奋之情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每次作文评分进行累加,学期结束得分最高的前六名同学会获得表扬信,让家长共同分享写作为孩子带来的乐趣。这种纯精神上的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也激励学生写出更好的文章。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好文章是经过多次修改修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只有正确地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让每个学生都有修改作文的“金手指”,才能让作文在学生的眼里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