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快乐习作 习作快乐
【作者】 李小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影响,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教师不再关注于对学生进行过分的讲解、过度的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从“要我学”完美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快乐体验,让学生快乐习作、享受习作的快乐进行了浅要的探究。
关键词:快乐;习作;鼓励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动机。毕竟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生活的感知不深,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还不能真正意识到知识在其人生的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况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短,所以想要实现教学效果的切实提高,还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快乐感受,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快乐、感受快乐,进而更加愉快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历来都是一个难点,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怎么写,不知道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组织语言,感觉写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度极大的活动。一旦产生了这种畏惧心理,那在以后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将会自然地从心底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进而对写作产生逆反情绪。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从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并进行快乐写作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适当的赞赏能成为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对惩罚往往表露出抵触情绪,而赞赏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把学生们作文中的好词、好句用虚线标出来,还在旁边写一个大大的“好”字。讲评时让学生自己读,并发给他们一个小红花。所以学生们每次拿到作文本都会迫不及待地马上打开,看看自己哪些词句被画了虚线。作文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作文的要求降低了,同学们的兴趣也提高了。每次作文,学生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想不热爱写作都难。
二、品味生活,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虽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但是由于知识与阅历的局限,同学们并不能从每天平凡的生活里发现可供习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地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1.生活习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与感动。因为好的话题能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闸门,让他们自觉地去回忆生活,调动语言的积累去表达生活。
去年圣诞节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准时走进了办公室。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桌上放着两块糖,小小的,亮亮的。邻桌的同事告诉我:“你们班同学正发糖呢,教室里可热闹了!”我的教学思维突然被激活了:当天上午的习作课,就是这个!放大这件事,让鲜活的素材走进习作,让一块糖的滋味久久地留在学生的心田……上课时,我举着一块糖,动情地说起早晨的体验,然后说:“这是一块怎样的糖呢?”同学们从外形说到滋味,从经过说到感受,特别踊跃,说出来很多我想不到的话。有一位女孩子是这样描绘的:我细细打量着这块糖,金黄色的糖纸上还夹着一缕银白色的花纹,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显得非常精致,像一位调皮的、穿着连衣裙的小姑娘。我久久地凝视着它,不忍心将它送入口中。扭开、拧紧……就这样重复了几次。终于,我扯开糖纸,一阵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我猛吸了几下,轻轻放入口中。顿时,甜中带香的感觉布满全身,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的心里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曾预约的精彩!如果我们能使学生一直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乐意品尝生活中的一个个惊喜、一点点感动,何愁不能拥有习作的“源头活水”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回味一番、谈论一场、琢磨一阵。这样,学生才能将生活带进习作,真正实现用我手写我心。
2.体验习作。习作难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少。我想,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话题有了,经历有了,习作就自然不是难事了。我总是想方设法通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为学生开拓写作的话题。去年一个学期,我们班就组织了拔河比赛、快乐传送带、悠悠球比赛、我当小交警等四项大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热情。
上学期在课间活动中,我发现班上的孩子陆续玩起了悠悠球,不久,便蔚然成风。一下课,他们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比赛,有时还“争论不休”。于是周一晨会时我向大家宣布,一周后全班将进行悠悠球比赛,希望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同学们一听说要进行悠悠球比赛,顿时手舞足蹈。一些同学更是跃跃欲试,课间,随处可见他们刻苦训练的身影。有的还自发成立了互助小组,在一起磋商、交流。比赛现场,他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玩得不亦乐乎,并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获奖孩子上台领奖,下面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下午的作文课上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上午我们一起经历了激烈的悠悠球大赛,那么现在来谈谈这(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次比赛的经过吧!你们都有哪些经历与感动?”学生说的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个个兴趣高昂,争先恐后地踊跃表达,语言自然而然地通顺流畅。学生听了以后,一改习作前唉声叹气的样子,奋笔疾书,很快完成了习作。读着孩子们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我深深感受到兴趣和情境创设的重要。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捕捉他们的兴奋点,更好地激发孩子们习作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快乐地习作,在习作中享受快乐。
三、组织活动,让学生体会习作的真实性
为了改变学生经历过于短缺、没有真实体验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然后再用作文把这种快乐记述下来的方式进行写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分成两个队列,然后进行拔河比赛。比赛之前两队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中全体参赛队员鼓足干劲、紧咬牙关,憋得满脸通红;比赛后获胜的学生欢呼雀跃,失败的学生垂头丧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对同学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了真实的观察,对当时的心情也有了真实的感悟,所以再进行写作,原来的那种语言匮乏、空洞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很多学生反而出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现象,整篇作文洋洋洒洒,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文并不难写,其中也有很多趣味,达到快乐习作、习作快乐的效果。
四、利用表杨,以评促写
评讲是有效的作文教学导写,好的主讲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评讲不能一文定终身,要着眼于小学生整个班级整体水平的长远发展。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不可质疑,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立足于正面评价,多鼓励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教师评价风格应该是具体、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因此,我在作文讲评中,多谈成绩,少讲问题;多谈进步,少提失误;多找美点,少谈缺点。让学生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管窥之见。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成在作文,败在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快乐作文,还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去共辟蹊径。
关键词:快乐;习作;鼓励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动机。毕竟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生活的感知不深,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还不能真正意识到知识在其人生的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况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短,所以想要实现教学效果的切实提高,还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快乐感受,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快乐、感受快乐,进而更加愉快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历来都是一个难点,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怎么写,不知道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如何组织语言,感觉写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难度极大的活动。一旦产生了这种畏惧心理,那在以后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将会自然地从心底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进而对写作产生逆反情绪。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从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并进行快乐写作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适当的赞赏能成为激发学生乐于习作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对惩罚往往表露出抵触情绪,而赞赏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把学生们作文中的好词、好句用虚线标出来,还在旁边写一个大大的“好”字。讲评时让学生自己读,并发给他们一个小红花。所以学生们每次拿到作文本都会迫不及待地马上打开,看看自己哪些词句被画了虚线。作文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作文的要求降低了,同学们的兴趣也提高了。每次作文,学生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他们想不热爱写作都难。
二、品味生活,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虽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但是由于知识与阅历的局限,同学们并不能从每天平凡的生活里发现可供习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还要想方设法地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
1.生活习作。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与感动。因为好的话题能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闸门,让他们自觉地去回忆生活,调动语言的积累去表达生活。
去年圣诞节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准时走进了办公室。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桌上放着两块糖,小小的,亮亮的。邻桌的同事告诉我:“你们班同学正发糖呢,教室里可热闹了!”我的教学思维突然被激活了:当天上午的习作课,就是这个!放大这件事,让鲜活的素材走进习作,让一块糖的滋味久久地留在学生的心田……上课时,我举着一块糖,动情地说起早晨的体验,然后说:“这是一块怎样的糖呢?”同学们从外形说到滋味,从经过说到感受,特别踊跃,说出来很多我想不到的话。有一位女孩子是这样描绘的:我细细打量着这块糖,金黄色的糖纸上还夹着一缕银白色的花纹,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显得非常精致,像一位调皮的、穿着连衣裙的小姑娘。我久久地凝视着它,不忍心将它送入口中。扭开、拧紧……就这样重复了几次。终于,我扯开糖纸,一阵诱人的香味扑面而来,我猛吸了几下,轻轻放入口中。顿时,甜中带香的感觉布满全身,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的心里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不曾预约的精彩!如果我们能使学生一直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乐意品尝生活中的一个个惊喜、一点点感动,何愁不能拥有习作的“源头活水”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回味一番、谈论一场、琢磨一阵。这样,学生才能将生活带进习作,真正实现用我手写我心。
2.体验习作。习作难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少。我想,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话题有了,经历有了,习作就自然不是难事了。我总是想方设法通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为学生开拓写作的话题。去年一个学期,我们班就组织了拔河比赛、快乐传送带、悠悠球比赛、我当小交警等四项大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热情。
上学期在课间活动中,我发现班上的孩子陆续玩起了悠悠球,不久,便蔚然成风。一下课,他们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在一起比赛,有时还“争论不休”。于是周一晨会时我向大家宣布,一周后全班将进行悠悠球比赛,希望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同学们一听说要进行悠悠球比赛,顿时手舞足蹈。一些同学更是跃跃欲试,课间,随处可见他们刻苦训练的身影。有的还自发成立了互助小组,在一起磋商、交流。比赛现场,他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玩得不亦乐乎,并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获奖孩子上台领奖,下面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下午的作文课上我趁热打铁:“同学们,上午我们一起经历了激烈的悠悠球大赛,那么现在来谈谈这(下转第81页)(上接第82页)次比赛的经过吧!你们都有哪些经历与感动?”学生说的热情完全被激发出来了,个个兴趣高昂,争先恐后地踊跃表达,语言自然而然地通顺流畅。学生听了以后,一改习作前唉声叹气的样子,奋笔疾书,很快完成了习作。读着孩子们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我深深感受到兴趣和情境创设的重要。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捕捉他们的兴奋点,更好地激发孩子们习作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快乐地习作,在习作中享受快乐。
三、组织活动,让学生体会习作的真实性
为了改变学生经历过于短缺、没有真实体验的情况,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乐趣,然后再用作文把这种快乐记述下来的方式进行写作。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分成两个队列,然后进行拔河比赛。比赛之前两队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中全体参赛队员鼓足干劲、紧咬牙关,憋得满脸通红;比赛后获胜的学生欢呼雀跃,失败的学生垂头丧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对同学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了真实的观察,对当时的心情也有了真实的感悟,所以再进行写作,原来的那种语言匮乏、空洞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很多学生反而出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现象,整篇作文洋洋洒洒,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作文并不难写,其中也有很多趣味,达到快乐习作、习作快乐的效果。
四、利用表杨,以评促写
评讲是有效的作文教学导写,好的主讲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评讲不能一文定终身,要着眼于小学生整个班级整体水平的长远发展。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地位不可质疑,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使学生充满自信,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立足于正面评价,多鼓励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教师评价风格应该是具体、民主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因此,我在作文讲评中,多谈成绩,少讲问题;多谈进步,少提失误;多找美点,少谈缺点。让学生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管窥之见。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成在作文,败在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快乐作文,还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去共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