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作者】 田婷婷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城关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开展生物实验的探究,离不开有效观察。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快速地从大量的实现现象中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得到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观察也是初中学生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生物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初中生物,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所有结论的得来,都离不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总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既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是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的需要。实践也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认识生物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生物、用生物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活动。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
  观察能力的提升,同其他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足够的机会和平台。而充足的观察材料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观察机会的前提保证。传统实验教学,由于学校资金缺乏,常常因实验材料不足,本来做分组实验的,却只能做演示实验,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进行全面感知。在充足的实验观察材料的辅助下,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实验中来,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在前几年,实验材料不足时,我们就只能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下实验现象。而由于有的学生距离远,角度不好,就不能观察到有效现象,或观察不全面,导致数据分析,结论得出有失科学性。在义教均衡推进以后,这一切都得到了改变。充足的实验材料,我们就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近距离观察机会,让他们有多角度,重点观察的机会了。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观察分为有意观察或无意观察。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需要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并非让学生随意地观看。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出实验目标,在学生观察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观察中应收集哪些问题,哪些现象需要重点观察,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有目的地去实验、去观察。为此,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应加强教学设计,制定好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实验方案。在实验开始时,以便于对学生明确提出当堂课程的观察要求,将课程重点进行规范,从而帮助学生不会偏离课堂教学的观察范围,进而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观察效率。同时,实验观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平台,教师不可以轻易地将结论进行公布,要鼓励学生对观察进行提问甚至质疑,让学生自主探寻出自然规律的真理,引导学生找出真相,认清事实,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最终对于生物事实拥有正确的态度。
  三、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不仅要让学生带着目的观察,更要让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因为只有当观察到更细致,搜集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后,我们才能更准确的生物结论。因此,在学生能有针对性观察后,我们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多方位观察,培养学生通过多角度进行观察,将一个单一的事物放到整体中进行感知。我们知道,提高观察能力并非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而是要通过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关键的本质性的思维结果。通过实验观察能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为了不让这些感性材料给学生形成片面性认知,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观察,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情况加以观察,就要提高学生多方位的观察能力。观察出事物的与众不同以及加深对观察事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自亲自动手操作,从不同方位、角度来搜集实验现象或数据。这种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物质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感官体验也更加丰富。
  四、培养学生观察坚持性    
  很多生物实验,并不能一次就能获得有效数据,即使如此,也不能对实验进行结论,因为一次实验带有很大偶然性。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就需要观察坚持性,做到反复观察,观察的次数要多,就可以得到事物本质的一贯现象。这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因此,对于一个受制多个因素影响的实验,常常需要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地进行观察发现,才能使我们得到更合理、更准确的结论。所以,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要让学生对观察有坚持性,让他们有观察的耐心和毅力,能持之以恒。例如,观察鲫鱼,目的是验证鱼的呼吸、鱼鳍的作用,该实验效果好坏取决于红墨水不分散,鱼鳍捆绑要牢而不紧,一条鱼留一种鳍活动而后反复观察。当然,对于需要观察次数多,能培养学生持久坚持观察的品质,我们最好通过课堂授方法,给激励教育培养方式之外,就应利用学生课外这个平台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外作业的布置来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坚持,例如,让学生观察某植物的成长,每5天进行一次记录,以一个学期为过程,发现植物的成长变化。这种作业都是需要学生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够得出结论,通过这类作业的布置,也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更加细心,对观察事物也能够持之以恒,从而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多方面、持之以恒进行观察,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发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生物实验的下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于彩虹,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年。
  [2]黄宇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年。
  [3]李伟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