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作者】 傅 丽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隆兴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课改的重心在于美术的教学语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小学生这个特定年龄的创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生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学界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是为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小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挖掘,笔者就此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个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如教学《我爱树木》时,我在课前先带学生去了公园,让他们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还让他们去摸树皮、闻树叶、听树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其实,我让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已亲身感受了树木带给他们的绿荫、清新的空气、美丽以及欢乐,同时也使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树木。等到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树木的DVD短片,让他们领略千奇百怪的树种,为他们讲树木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树木给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紧接着,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我爱树木》为题的画。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震惊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鸟儿,把大树当成家,住进了大树里;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绿色长城;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空气清新器;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地球长出四肢,把树木画成肺的形状,喻意让人一目了然……我感动至极,美术课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走向自然,在广阔的天地中寻找灵感
罗丹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这句话肯定了生活、自然对艺术创作的重要贡献。同样的,小学美术的教学也要走出教室这个小小的天地,走到更加广阔的自然中。这不仅有利于美术创作灵感的积累,还能够有效地迎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发现日常生活中不平凡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朵花、一棵草的魅力,发现建筑、道路、服饰中的艺术内涵,并将这些细小的美感记录在自己的绘图册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积累审美情趣,为美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时地将大自然、校园作为临时教室,让学生在这个开阔的学习环境中锻炼感官能力,提升美术素养。例如在教学生画植物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内让学生就地写生练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会局限于单调的教室和教材中,而能够在更加广阔、神奇、趣味的自然界中发现美术的魅力。
四、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小学美术教学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将在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懈努力!
一、美术教学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课《水墨画动物》时,我在课前用了不少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多幅动物水墨画的作品。刚上课时,我向小学生展示了那些精心准备的美术作品,他们马上被作品所吸引、感染,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当我问他们是否想学习水墨画时,个个欢呼雀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些迫不及待的感觉。因为他们想学,所以那堂课他们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又因为他们的认真和投入,所以个个画得都很棒,虽然笔墨稚拙,但是每一幅画都表现得生动有趣,彰显着个性。这就使我感觉到学习美术,兴趣很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兴趣,我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质材料,比如旧报纸、硬纸板、废旧瓶罐、旧毛线等,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贴、折等进行手工制作,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上好美术课、学好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美术教学可启发小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的确,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先通过想象开始的。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发散思维、产生灵感,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如教学《我爱树木》时,我在课前先带学生去了公园,让他们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并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还让他们去摸树皮、闻树叶、听树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其实,我让他们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已亲身感受了树木带给他们的绿荫、清新的空气、美丽以及欢乐,同时也使他们对树木产生了感情,并深深地爱上了树木。等到一上课,我首先播放了一个关于树木的DVD短片,让他们领略千奇百怪的树种,为他们讲树木的知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树木给生活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魅力。紧接着,我出示了文字:森林是地球的肺,树木是空气的清新器。请同学们画一幅以《我爱树木》为题的画。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我震惊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新的能力太奇特了,作品可谓五彩缤纷、绚丽多姿。有的作品把自己比喻成鸟儿,把大树当成家,住进了大树里;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绿色长城;有的把树木画成了空气清新器;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地球长出四肢,把树木画成肺的形状,喻意让人一目了然……我感动至极,美术课激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走向自然,在广阔的天地中寻找灵感
罗丹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这句话肯定了生活、自然对艺术创作的重要贡献。同样的,小学美术的教学也要走出教室这个小小的天地,走到更加广阔的自然中。这不仅有利于美术创作灵感的积累,还能够有效地迎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热情。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发现日常生活中不平凡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一朵花、一棵草的魅力,发现建筑、道路、服饰中的艺术内涵,并将这些细小的美感记录在自己的绘图册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较好地积累审美情趣,为美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灵感。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适时地将大自然、校园作为临时教室,让学生在这个开阔的学习环境中锻炼感官能力,提升美术素养。例如在教学生画植物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内让学生就地写生练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会局限于单调的教室和教材中,而能够在更加广阔、神奇、趣味的自然界中发现美术的魅力。
四、美术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句话表明,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要的,同时要想拥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就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样,在教学《我爱树木》这课中,我带学生去公园认识树木,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去观察树木,比较树木的高矮、大小以及粗细,这就是对学生观察力的一种训练和培养。只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才能使他们把握树木的色彩和造型。
小学美术教学中,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形成了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将在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中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