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论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代仙椿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活水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本文对小学教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普及,它的优点多多,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作用巨大。
一、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更广的要求,其中创设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那么,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教师的行为、语言,教学的设计之外,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把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趣味索然,而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教学设计上,多媒体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的心理特点,用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想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很好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展示台上把六个梨平均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展示台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例如,他们在计算5-3时,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可能是用五个手指减去三个手指、五个苹果吃了三个等具体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来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齐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能够起到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和联想能力的作用。
四、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尽管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教师应该着重进行讲解的,只有使学生准确了解这部分知识,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情境中思考数学知识的时候,思维充分发散,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如果简单地给学生讲解,那么不少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利用多媒体,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和详细步骤,这样会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多边形面积这部分的知识。同时,因为实在多媒体屏幕上观看数学计算过程,所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掌握。
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不同解法,从而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应该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面不断的闪烁,展示了三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实践表明,多媒体信息技术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的教师上课不用粉笔,所有的知识都展示在大屏幕上,翻页后学生就看不见。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如果得到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印象,就很难对知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时应当恰当、适时、适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红卫;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18年12期
[2]周兴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05期
[3]李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8年40期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普及,它的优点多多,对于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作用巨大。
一、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更广的要求,其中创设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那么,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教师的行为、语言,教学的设计之外,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把内容变得有声有色,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和情绪,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趣味索然,而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教学设计上,多媒体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的心理特点,用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想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很好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媒体的运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展示台上把六个梨平均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展示台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例如,他们在计算5-3时,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可能是用五个手指减去三个手指、五个苹果吃了三个等具体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来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齐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能够起到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和联想能力的作用。
四、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尽管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教师应该着重进行讲解的,只有使学生准确了解这部分知识,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多媒体的帮助,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情境中思考数学知识的时候,思维充分发散,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如果简单地给学生讲解,那么不少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利用多媒体,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展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和详细步骤,这样会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多边形面积这部分的知识。同时,因为实在多媒体屏幕上观看数学计算过程,所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知识也会有一个很好的掌握。
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求不同解法,从而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应该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面不断的闪烁,展示了三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实践表明,多媒体信息技术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的教师上课不用粉笔,所有的知识都展示在大屏幕上,翻页后学生就看不见。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如果得到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印象,就很难对知识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时应当恰当、适时、适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红卫;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18年12期
[2]周兴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05期
[3]李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8年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