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作者】 范 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都以精算教学为主,而忽视了估算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估算能力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乃至今后的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估算能力,学生不但可以节省认知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策略、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形成恰当的认知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估算
  有效的估算教学除了能够使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培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主动性。通过估算,学生将掌握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这对于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参与估算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从而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估算习惯。为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生估算水平以及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一、合理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合理选择应用估算方法,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决定使用精算或者估算。一般来看,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选择运用精算的方法,这种精算方式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创设相应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想到使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天哥哥去超市买食品,他一共带了20元钱,他买了5.6元钱的面包、12.8元钱的水果以及1.5元钱的糖果。”那么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首先,了解哥哥带的钱是否足够;其次,在售货员在收银机中输入商品价钱之后,告诉哥哥应该支付多少钱?当遇到这种数学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考虑估算和精算两种方式,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方式,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需要得出准确结果,所以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二、重点培养小学生的估算习惯与意识 
  1.设定科学的估算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往往认为通过一系列机械的估算训练,来形成一种既定的思维定式,例如,题目中出现“大约”的关键字就要进行估算。这种教学模式桎梏了小学生良好估算意识与习惯的培养,同时,学生也不能够意识到估算的必要性与意义。为此,在设定估算教学目标时,任课教师要将培养小学生的估算习惯和意识作为核心目标,而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意识与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漫长的过程。任课教师可以逐渐地在课堂中渗透与估算相关的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估算思维的形成。 
  2.基于问题的设计,调整小学生对估算的原有认识 
  为了使小学生意识到估算的必要性与价值,并强化其估算意识,任课教师可以选择问题教学策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知识。例如,笔者在“100以内加法应用题”课程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去书店买了六本不同的书籍,价格分别为22元、26元、18元、21元、17元、20元,结账时售货员收了小明224元。请问同学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售货员收费是否正确。这时候部分同学开始运用加法法则,计算每个数的加和。很快,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意识到,该收费是错误的,因为利用估算方法,设每本书的平均单价约为20元,一共六本书加和显而易见是120,也就是这六本书的价格应在120元左右。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小学生意识到估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通过估算能够有效地优化解题效率,同时,也能够起到在计算结果验证方面的作用。
  三、以估算促进口算 
  在我们每个人一天的生活中,用到估算的次数往往比用到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计时间、估计路程、估计成绩等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例如:某超市根据某一种食品的保质期和本超市平时该食品的销售量,及时调整进货数量,做到既不脱销也不能积压。而这些估算与口算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做到估算训练和口算相结合,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与估算意识。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中都有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百。例如:403+294、68×3,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道403接近400,294接近300,把403+294看成400+300,就很容易通过口算得出得数大约是700;68×3中,68接近70,68×3看成70×3,学生也会口算出是210,68×3大约是200。由以上两例可见,加减法、乘法的估算都是在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估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学生在不断地进行估算时,对口算又形成了一种促进、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自觉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便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表明,数学与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和巩固,这也是估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展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实际,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如升旗时,可以估一估学校的人数;看电影时,可以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数;放学路上,可以估一估时间、路程;在购物时,可以估一估所需要的价钱;外出旅游时可以估一估所需费用等。 
  由此可见,估算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养成估算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估算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