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 “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颖斌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以人民版教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为例
摘 要:高考改革永远在路上。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为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深入挖掘教学教材、适当增补课外史料、指导学生探究等教学手段,以加强家国情怀的培育,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新时期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特别注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家国情怀”作为其基本价值观。所谓“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标准将“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体现出对高中历史课程所承载的培育和涵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基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大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需要实现自我提升之外,更需要深入挖掘教学素材,适当增补史料,拓宽思维,唤醒学生意识,加强家国情怀的培育。
一、挖掘教学素材,涵养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材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对史料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不仅可以使学生领会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强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而且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的内容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要让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理论,肯定会涉及祖国统一问题的由来,但教材叙述不多,很多学生不甚了解。教师务必复习一下学过的近代史,诸如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北京条约》(1860年)、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以及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殖民者对中国澳门的侵略(1553年)等历史知识,让学生明确香港、澳门问题涉及殖民侵略问题,而台湾问题是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内战,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占据台湾而产生,纯属中国内政。再次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爱国、振兴中华。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二、增补课外史料,体验家国情怀
在学习香港回归的过程时,教材只叙述了1984年签订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补充邓小平的《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摘要:“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深刻体会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博大胸怀、非凡智慧、坚韧不拔的意志、创造性的思维,一心一意为促进国家统一的高尚品格。同时激励学生立志向伟人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以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为己任。
在学习香港、澳门的政权交接仪式时,教师可播放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升起国旗和区旗、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宣誓就职等激动人心的场面。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才有今天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
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可补充政府和民间交往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关系由坚冰到暖风的转变。政府层面:2000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积极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切实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保护台胞投资与经营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有决心也完全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为解决台湾问题,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基础。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60年来的再次握手;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交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民间层面:2008年12月15日上午,台湾复兴航空公司GE332包机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前往上海,成为台湾首班直航大陆的飞机。两岸同胞期盼了60年的“三通”终于实现。
通过补充这些材料,加深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的理解,深刻理解“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江泽民语)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胸怀祖国、情系中华的情怀;进而让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必将遭到时代的抛弃。
三、指导探究,构建家国情怀价值观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情感依托,需要学生主动地构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仅是单纯的灌输,而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觉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讲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时,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中英联合声明中是怎样体现的?
中英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声明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在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郑重宣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将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同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的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继续探究: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指导学生试从中国、香港和英国三个方面说明。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收集理由,然后分组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特别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港澳的顺利回归进一步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果。它的提出,体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能以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为己任。
总之,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自我提升,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核心功能的方针,合理运用教材,适当增补历史史料,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实现情感的升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成为新时期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2]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06.
[4]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出版社,2004、08.
[5]姜钢.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1).
作者简介:张颖斌,1973年生,男,福建宁化人,高级教师,历史本科学历,现任教于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年段长、政教处副主任,曾获得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年段长、宁化县优秀班主任、宁化县高中新课程评优活动三等奖、宁化县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三明市高中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