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英语开展听力教学的策略
【作者】 刘灿敏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长乐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阶段,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听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外界的相关信息。因此,也可以说,听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英语听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难的环节,因此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现如今,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越发密切,对于一些非英语语种的国家来说,要想实现高效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建立在听懂对方话语的基础上。所以,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视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培养
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是做好英语听力训练的基础。在这一点上,笔者长期坚持在英语教学的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音、识别辨音能力,通过技巧与规范化训练,让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区分不同的读音,尤其是一些读音接近的词汇,譬如“cure”和“kill”这种词汇,笔者在教学中通过长期归纳总结后让学生系统性地将这些类似词汇做出对比朗读,加强辨音能力。笔者的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往往有一些学生,单词发音比较标准,但一旦上升到句式朗读或日常对话训练中去就会使人感觉听起来异常的生硬和别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学生在语调、重音与发声节奏方面没有把握好,因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了对英语教材中有关语句重音、语调和节奏等知识点的重点讲解,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强化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朗读技能与技巧进行培养。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英语句式的语调表达、语速快慢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能在听说环节中如鱼得水,进而对英语学生产生兴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双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课堂上重视方法指导
方法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觉得应该培养学生模仿发音。学习准确的语音、语调。力求发音标准地道。磁带光盘以及其它相关方式都是很好的训练材料。许国璋先生有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让学生听录音磁带进行规范化模仿,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例如,充分利用学生喜欢英文歌曲、外国电影的现象,将英文歌曲和电影用于听力教学,一则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则让他们自然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以提高听力。强烈要求学生增加词汇,掌握短语和固定表达。单词和短语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听力的理解和速度的快慢。听力和阅读不同,在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去判断其意义,甚至还可以查词典。而在听力测试中碰到不熟悉的单词,由于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推敲判断,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记单词和短语,扩大词汇量。在学习单词时我尽量指导学生利用音、形、义多种方法来记忆单词。在英语学习的综合运用中提高听力。学生的读、说、听,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要善于在与其它能力的相互促进中来提高听力。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举例,如上三点只是个人的总结,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
三、听前注意背景文化的介绍
学生有时候听不懂并不是因为词汇量没有达到,也不也是语法知识薄弱,而是学生对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致使听力受阻。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教学中只要涉及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常识、行为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教师都要讲给学生。在平时应多注意说英语国家的习惯用语、谚语等。例如教学“go for it”时,这单元的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各国初次见面时不同的问候方式,美国人握手、法国和加拿大以及英国则是吻脸颊、日本人则是鞠躬,还有的是拥抱、敬礼等不同的问候方式。像这样的文化背景学生若不了解当然会影响听力。再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表面上理解:你是一只幸運的狗,其实不然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常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因此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你是一个幸运儿。这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的听力从而提高听力的效果。
四、丰富听力练习的组织形式
在日常的英语听力练习中要多元化组织训练,帮助学生在丰富的练习形式中快速提高英语听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按照其不同的听力水平安排难易程度不等的听力题进行训练,全方位的拓展学生的听力能力。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进入学习的过程。多形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英语听力与其他同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例如英語听力与词汇、阅读等的联系。整体而言,初中英语听力能力提高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正确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每天进行定点,定时的进行听力的训练,并且丰富听力的形式,可以利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听力训练中,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让学生为一些优质电影进行配音训练,以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听力练习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去和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有效拓展听力的渠道
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主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为主。其中,听、说、读、写能力中听的能力排在首位。只有听清楚、听准确、听明白,我们才能模仿得清楚、模仿得准确、模仿得明白。可见,在学习英语学科中,教师要注重听力教学,如此才能适应教学的规律,且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的听力训练不应局限于课本、练习或考试,还应拓展听力训练的渠道,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听力材料,才能让学生逐渐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以教学“Feeling excited”这部分的内容为例,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与感觉相关的词语与短语。为此,笔者在拓展听力训练的渠道时,主动融入了与生活中场景的感觉有关的词组与表情,并且播放一些学生并不是很熟悉的单词让学生根据表情猜测单词的意思,如此也能帮助学生降低英语听力的难度,从而构建有效的英语听力课堂。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训练过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奠定基础。因此,听力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特别是基础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只有听、说、读、写并重,在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加强英语听力教学,才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乔建利.初中英语听力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中学), 2015(7).
[2]刘晓芹.唤醒聆听的耳朵 让英语活力四射——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听力策略构建[J]. 考试周刊, 2017(40).
[3] 秦兴菊.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3).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现如今,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越发密切,对于一些非英语语种的国家来说,要想实现高效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建立在听懂对方话语的基础上。所以,可以看出,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视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培养
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是做好英语听力训练的基础。在这一点上,笔者长期坚持在英语教学的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音、识别辨音能力,通过技巧与规范化训练,让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区分不同的读音,尤其是一些读音接近的词汇,譬如“cure”和“kill”这种词汇,笔者在教学中通过长期归纳总结后让学生系统性地将这些类似词汇做出对比朗读,加强辨音能力。笔者的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往往有一些学生,单词发音比较标准,但一旦上升到句式朗读或日常对话训练中去就会使人感觉听起来异常的生硬和别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学生在语调、重音与发声节奏方面没有把握好,因此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了对英语教材中有关语句重音、语调和节奏等知识点的重点讲解,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强化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朗读技能与技巧进行培养。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英语句式的语调表达、语速快慢能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就能在听说环节中如鱼得水,进而对英语学生产生兴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双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二、课堂上重视方法指导
方法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觉得应该培养学生模仿发音。学习准确的语音、语调。力求发音标准地道。磁带光盘以及其它相关方式都是很好的训练材料。许国璋先生有一句话: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让学生听录音磁带进行规范化模仿,力求有一个较好的语音基础。例如,充分利用学生喜欢英文歌曲、外国电影的现象,将英文歌曲和电影用于听力教学,一则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则让他们自然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以提高听力。强烈要求学生增加词汇,掌握短语和固定表达。单词和短语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听力的理解和速度的快慢。听力和阅读不同,在阅读中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去判断其意义,甚至还可以查词典。而在听力测试中碰到不熟悉的单词,由于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推敲判断,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记单词和短语,扩大词汇量。在学习单词时我尽量指导学生利用音、形、义多种方法来记忆单词。在英语学习的综合运用中提高听力。学生的读、说、听,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要善于在与其它能力的相互促进中来提高听力。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举例,如上三点只是个人的总结,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
三、听前注意背景文化的介绍
学生有时候听不懂并不是因为词汇量没有达到,也不也是语法知识薄弱,而是学生对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致使听力受阻。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学习,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教学中只要涉及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常识、行为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教师都要讲给学生。在平时应多注意说英语国家的习惯用语、谚语等。例如教学“go for it”时,这单元的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各国初次见面时不同的问候方式,美国人握手、法国和加拿大以及英国则是吻脸颊、日本人则是鞠躬,还有的是拥抱、敬礼等不同的问候方式。像这样的文化背景学生若不了解当然会影响听力。再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表面上理解:你是一只幸運的狗,其实不然在西方英语国家,狗常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比喻人的行为,因此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你是一个幸运儿。这就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向学生介绍,帮助学生更好的听力从而提高听力的效果。
四、丰富听力练习的组织形式
在日常的英语听力练习中要多元化组织训练,帮助学生在丰富的练习形式中快速提高英语听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按照其不同的听力水平安排难易程度不等的听力题进行训练,全方位的拓展学生的听力能力。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进入学习的过程。多形式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英语听力与其他同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例如英語听力与词汇、阅读等的联系。整体而言,初中英语听力能力提高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正确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学生每天进行定点,定时的进行听力的训练,并且丰富听力的形式,可以利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听力训练中,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让学生为一些优质电影进行配音训练,以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听力练习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去和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有效拓展听力的渠道
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主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为主。其中,听、说、读、写能力中听的能力排在首位。只有听清楚、听准确、听明白,我们才能模仿得清楚、模仿得准确、模仿得明白。可见,在学习英语学科中,教师要注重听力教学,如此才能适应教学的规律,且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的听力训练不应局限于课本、练习或考试,还应拓展听力训练的渠道,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听力材料,才能让学生逐渐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以教学“Feeling excited”这部分的内容为例,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与感觉相关的词语与短语。为此,笔者在拓展听力训练的渠道时,主动融入了与生活中场景的感觉有关的词组与表情,并且播放一些学生并不是很熟悉的单词让学生根据表情猜测单词的意思,如此也能帮助学生降低英语听力的难度,从而构建有效的英语听力课堂。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多层次的训练过程,学生必须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奠定基础。因此,听力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特别是基础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只有听、说、读、写并重,在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加强英语听力教学,才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乔建利.初中英语听力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中学), 2015(7).
[2]刘晓芹.唤醒聆听的耳朵 让英语活力四射——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听力策略构建[J]. 考试周刊, 2017(40).
[3] 秦兴菊.浅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