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技巧

【作者】 陈 卓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地位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阅读理解兴趣不高。结合九年级self check篇章的特点,教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与能力。 
  关键词:篇章特点;阅读策略;精心设计;兴趣;积极性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教材和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的教与学中,学生容易缺乏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理解教材,把握技巧
  通过对《Go For It》教材的教学,不难发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就已经安排了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技巧。在八年级(下)教材中,每一单元都着重培养学生一种阅读技巧,我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文中提到的阅读技巧进行教学。课文中提到的阅读技巧归纳起来有:
  1. Predict
  2. How to use a learner? dictionary to help read
  3.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itle and fir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4. First read for meaning, not for detail
  5. Scan?read for the details you want
  6. Look for the topic sentence to help you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whole text
  7. Summarize
  8. Reflect what you read
  我指导学生适当地使用这些阅读技巧,以提高阅读水平和质量。一般我都分层次设计几个问题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问题分为阅读前、阅读时及阅读后,阅读前的问题是为了导课,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个现象或事情的看法,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及对所读课文的好奇心;阅读时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以增加阅读的的针对性;阅读后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段落的能力,所以需要理性的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有时侯问题的设计权分配给学习小组,展开组内及组间的竞赛,以活跃课堂,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只有掌握正确英语阅读方法,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在理解文章的大意是要学会略读;在捕捉文中细节时,要学会查读;在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内涵时要学会细读;在归纳文章的主旨、总结观点时,要学会应用推理法或演绎法;遇到文中的生词,要学会猜测等等。
  英语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语篇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技巧。要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环节,教会学生什么是阅读策略,再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充分训练。同时也要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习惯,如有声读、边读边画等。如果坚持每上一课都能做到这样的指导和训练,那么一学期、一年、三年下来,学生一定能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并懂得利用阅读策略来进行有效阅读,从而稳步提高阅读成绩。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课文的篇幅增加了很多,阅读量大,课文的信息量也随着话题内容的多样化而不断加深扩大,涉及语言知识也较多。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教师可以密切地联系教材,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文,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做到动手,动口,动脑。熟读,背诵,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方法。但如果只是把课文作为一篇语言材料来对待,把阅读过程看作语言文字或言语的学习过程,不仅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负担。除此之外,要求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保证一定的英语阅读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英语文章读多了,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至关重要。 
  四、面向全体,分层次教学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不同,让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果在问题的设置上偏难,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容易掉队;但如果一味地偏易,学习优秀的学生又达不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文章的讲解与分析要面向全体同学。
  五、明确阅读目的,训练语感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中,词语搭配及句子结构的熟练程度,是一种语言的感觉。语感好的人,理解力就强,阅读的速度也很快,对文章的理解也很深刻。精读文章要注意文中词语的搭配,必要时可用比画一画,还可以对不理解的单词必要时翻翻字典,查出它的词意、词性及相关的派生词和有关的短语、用法,最好记在笔记本上。读完每一篇文章后,要看积累了多少新单词、短语和句型。考试中做阅读理解时,就大不一样了,边读边用铅笔做标记,标出文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即“五个W”:who、what、when、where、why)。跳过生词,掌握整体内容,对只是起“障眼法”的生词可以置之不理,但对影响文章理解或答题中有相关内容的考察,要联系上下文反复推敲出它的大致含义。但如果是一种欣赏的阅读,那就没有必要去理解文中的每一个单词和句子,仅仅把文章大概内容读懂,了解了故事情节就行,主要在于培养阅读的兴趣。学生在不断地做英语阅读练习的过程中,语感就会逐渐形成。 
  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阅读技能是可以通过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来提高的,当然,跨文化意识并非一促而蹴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实践、摸索和感悟才能厚积而薄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将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中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可以把中西文化差异形成鲜明对比的阅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文化敏感生。其实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比如词汇不同,其中西方的文化涵义也不同,在英语中peasant表示农民,但其实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英语口语,其指粗野的、未受教育的“乡巴佬”,而中国却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再比如Dragon,中国人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所以龙在中国是祥瑞。
  高明的教师才会教出高明的学生。阅读理解课堂依赖教师的指挥,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从自身做起,共同上好阅读理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