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 任秀花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中知识很好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有良好的思维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以课本知识为主,增加学生理解能动力进而构建高效课堂,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方法探究
  初中生物学主要是以教会学生观察事物现象、动手实践、研究自然的一门自然学科。因为初中生物是小学自然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的一个衔接,所以教师在教导生物课程的时候,通常习惯生搬硬套,强灌知识点给学生,希望给高中生物打下良好基础。笔者认为,生物科任教师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积极引导、主动参与教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位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每堂新课,用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基础知识、实验步骤的填充练习;接下来,教师用提问、巡查的形式检查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询问有哪些理解不了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或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找到答案、发现新问题。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督促其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探究问题较多,则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大约经过5-10分钟小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每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开展小组互评、指出漏洞,教师给出公正的评价并亮分,表现好的给予掌声鼓励,多轮竞赛,得分最少的小组罚小组合唱一首歌。通过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促使学生为了本小组的荣誉,利用科普图书、上网找答案等形式完成自主预习,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课堂教学只有在科学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或超出预期的教学效果。新课改实施几年来,广大教师不断摸索,学校也多次组织教师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学习,推广洋思和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采用自学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新模式,一改新课改前千篇一律的“满堂灌”。教10分学30分的课堂风格。还课堂给学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落实学生主动,主体的地位。在现在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内容图文并貌,言简意赅,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开放式的章节,如果老师一味去讲,索然无味,效果无疑大打折扣。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整理资料,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其在老师的主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明显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兴趣盎然,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则标志着教育的现代化。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兴趣容易转移。而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有较强的吸引力。目前生物学教材,虽知识难度较前已大为降低,但一些基本的知识,如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视觉、听觉的形成,反射弧支配反射活动的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以及新增的探究性学习内容,对初中生而言,单凭老师语言讲解和平面挂图、绘图的配合,还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作为重要的直观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地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将现代媒体中的录像、电影、投影与传统媒体中的挂图、模型等教具等有机结合起来辅助生物学教学,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多媒体优化组合,视听感官多重刺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改革评价方式
  新课改实施几年来,学生评价方式的滞后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着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忙忙碌碌进行了一学期的探究性学习,最后还是凭一份以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为主的试卷来判定学生成绩的优劣,考非所学,极大挫伤了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积极性。我校生物学教研组经过长时间地讨论和酝酿,综合考虑八年级学生和教学阶段的特点,决定在八年级进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尝试。新的学生评价方案采用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各占50分(比例可视情况调整)。平时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内容包括资料的搜集、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开展、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活动学生参与程度或完成情况,教师把每节课设为一定分数(如10分),视具体表现给不同的班级、小组不同的系数,组长做好记录,学生自评和互评,“论功行赏”再分配得分,报老师处记录,学期结束算出各学生累计得分,最后按比例换算成平时成绩。期末评价由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组成。笔试部分为若干分基础知识题,多份试卷随机抽取,考察教材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部分与中招实验加试内容基本相同,可根据八年级教学特点,每一步骤分数加以适当调整,也设置若干分,考察平时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两项总分再按比例换算成期末成绩。最后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即本学期生物学的最终成绩。
  五、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
  生物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知识才会升华。基于学科特点,我们组织了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把实践带进课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提出、假设到方案设计、验证再到得出结论,均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使课堂教学在和谐、高效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思维活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如我们开设了校本课程,组织各班学生,积极准备花盆、土壤、种子、工具等物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学生亲自动手配土、选种、浇水施肥、观察记录、保护幼苗,热情很高,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绿化、美化了教室,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品质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把竞争引入课堂,从教材的挖掘使用到鼓励学生参与,环环渗透竞争意识,时时激发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竞争中追求新知、学会合作、展现个性、提高能力。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还很长,教师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不断开展各方面的探索工作,才能真正找到属于学生的高效课堂,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不能够闭门造车,而是要主动征求学生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富坚.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
  [2]宋茹英.谈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考试周刊·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6(3).
  [3]倪曙光.浅谈初中生物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自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