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使语文课堂更高效

【作者】 郑 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课堂,我们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并不少,语文老师的工作量也很大,但我们的教学质量却并不高。反思我们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自己的身上。如何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将自己的智慧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巧劲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下面我将从课前准备、教师课堂掌控以及教学机智三个方面来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帮助教师轻松地掌控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师生关系好,学生学习成绩也好;若师生关系不好,则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差。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依赖于教师主观上做积极的努力。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次见面,我会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打响语文学习的第一炮。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尊重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的难处,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在老师悉心关怀下,学生就会产生有利于学习的积极心理,才会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我每接一个新班或者每到一个学期,会专门拿一两节课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初一新生来说,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他们刚进中学,对初中语文学习还不能适应,对他们的学习习惯做具体指导必不可少,比如:预习习惯,积累习惯、上课习惯等,指导越细致越好,可以拿之前优秀学生的一些经验给他们借鉴。另外习惯的落实检查和督促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一开始,决不能偷懒,最好亲力亲为,可以抽查学生笔记或者语文书来检查预习的情况和学生记笔记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后,还可以通过评选语文学习标兵、交流语文学习经验等形式来鼓励学生坚持好养成的语文习惯。
  第三教师要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每一堂课所达到的目标。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多而且杂,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透。我们只能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考试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这虽然是应试教学的一种做法,我却觉得很受用。每堂课,根据课文教学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拓展迁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适应考试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
  二、教师的课堂掌控要有力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就要求教师对课堂要有力地掌控,做到有的放矢。 
  1、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良好的开端,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精彩的导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我喜欢从生活中找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进了学习环境,点燃学生头脑中兴趣的火花。
  2、想方设法让课堂充满趣味,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意识和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驱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先有兴趣,后有热情。要把一堂课上得学生全神贯注、面带满意的笑容、津津有味、跃跃欲试,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得改进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和动力。我的具体做法是营造宽松的氛围,展开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讲课时,我尽量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精神饱满,情绪振作。课堂语言尽可能诙谐幽默,浅显易懂,把自己当学生来与学生一起学习语文课文。当学生学习遇到难点了,从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力求把抽象的知识化具体形象让学生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的表现,尤其是后进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3、多使用激励性的评价,使课堂充满激励。
  激励的语言犹如一束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课堂。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中,那他就学会了自信。我们要想让学生保持上课的激情,教师必须先表扬激励学生。我们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专门的课堂评价,以分数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这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我觉得这还不够。对于某些同学,比如平时比较胆小的或者是差生,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比如:你的想法不错哦。你的反应挺快的。你今天表现太棒了……对一些有问题的回答,一定不能用“错误”这样简单的字眼进行评判。而是一定要肯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做法,再委婉地指出缺点,鼓励学生再多角度地去思考。通过适时、适度地表扬与鼓励,学生就会学得专注,学得开心,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教学契机要抓好
  “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教师,无论他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渊博,思虑多么缜密,都难免在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碰到偶然事件。教师如果不能灵活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感情,导致教学工作的挫折和失败。偶发事件处理得好,对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提高学生对待各种问题的实际能力等都有极大的作用。当我们面对偶发事件时,切不可慌张,要分析实际情况,根据教学规律,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化解。比如:我上《醉翁亭记》时,有个学生听完我介绍完本文写作背景后,突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欧阳修明明被贬,但文章却处处写乐,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这将是我在分析完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时才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这么深刻的问题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惊喜啊。首先我要肯定这个学生,然后我要修改我原来的教学流程,不必再让学生每一自然段进行分析了,而是鼓励大家通过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寻找答案。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就用心读课文,讨论交流,很快就有了答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的高效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它最关键的是依赖于教师的扎实基本功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变通能力。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思考,不断总结,课堂高效一定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