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宋晓珍

【机构】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三胡乡胡家沟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了解词语在整句中的运用。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阅读文章,还要帮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人生道理,利用阅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力度,要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培养小学生的人文水平。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给小学阶段的孩子就报了许多课外兴趣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兴趣课程,对阅读往往是力不从心。老师想要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对丰富多样的课外书籍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自愿在空闲时间里挤出精力去阅读。学生处于一个对许多未知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贪玩好动缺乏耐性的时期,所以想要长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就需要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一件生动有趣的事情。老师不妨创设阅读情境,让几个学生结为一个阅读小组布置一篇有趣的文章。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本中就有“曹冲称象”“狐假虎威”等我国有名的短故事,但是很少有涉及到外国寓言童话的小文章,所以老师们不妨给学生布置一些“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每周选择一个阅读小组让小组自行选择一篇最近阅读过的小故事进行小组课堂表演,利用表演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方法
  即便是在课外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在提升学生阅读速度的同时,使其能够在阅读中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进而保证课外阅读教学的作用与价值。首先,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巧用阅读方法。不同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阅读主要有三种方法:精读,学生一字一句去阅读,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记录下来,明白之后再继续阅读;略读是快速阅读方法的一种,主要在于掌握阅读材料的大致内容;浏览是一种速度非常快的阅读方法,主要用来搜索资料、浏览网页等。在刚开始课外阅读时,以精读为主,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逐渐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下优美、经典的句子或是短文,积累下来用作自己的写作素材,为提高写作质量奠定基础。课外阅读不是孤立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小学语文教学,而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运用在课外阅读中,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并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通过优化深层阅读品味文本内涵
  深层次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深化学生阅读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层次阅读也在极大程度上考验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假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只是停留在较浅层次,只能够大致了解文章表达的基本内容,是无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拓展的,而且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对于优化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深度阅读应该作为重要的优化策略,使其在文本阅读教学中进行合理化应用。而教师在深层阅读当中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选取恰当的教学引导方法,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本内涵,让学生领悟文章给予的启示。例如,在教学“水”时,为了让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师让学生将本篇文章和“微笑如花”这两篇文章拿出来进行比较性阅读与分析,感受作者在课文当中所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分析两篇文章的共性特征。比较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反复细致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涵,更易获得教材当中的隐含内容。而通过比较阅读和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读出主人公的坚强,感知其中体现出的积极人生态度,同时告诫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要勇敢面对,始终乐观。
  四、提高阅读后的提问质量
  课堂提问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泛泛地提问也会让学生对阅读教学心生反感。因此,教师要深研阅读课文后应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够有效检验和进一步提高阅读有效性,并精心设计提问的策略。在设计提问策略时,教师应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文内容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将提问的目光放在字词听写以及中心句子背诵上,同时要对课文中心思想和事件的细节予以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把问题真正问到“点”上。例如,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题眼”设计问题:同学们请动脑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用“听泉”,“听”这个字表达了什么?虽然这个问题看起来容易,但是却需要学生在全面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文章字里行间精心提炼与总结才能得到最后的答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刚刚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认真梳理,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所提出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思考,通过提高提问质量,进一步提高课文阅读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每次阅读后提出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须有所不同,力求新颖有效,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与看法。
  五、多元评价激励学生阅读
  教学评价激励是实施阅读教学的必然保障,同时,教学评价也是教育教学的润滑剂,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进行不同的评价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对于学生阅读的理解,教师也要随机应变地进行多元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地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小学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对于阅读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培养学生具备高效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爱上语文,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获取语文知识;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更为开阔的眼界和更优秀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德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6(22).
  [2]丁丛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5(19).
  [3]季明月.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内蒙古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