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陆亚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追求。教学中,我们应抓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注重课堂上听的能力的培养
  听的能力,也简称为听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力,给学生一双善听的耳朵,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由于母语的原因,培养学生听力,有着天然的土壤优势。在语文母语学科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听力可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听老师,引导学生边听边悟边思考。语文课上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生动有趣的文学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让学生以每节课都有新启发为目的,除听懂书本知识以外,还要听出老师强调的重点。从而达到会听课的基本要求,学生从老师的传授中更会慢慢地养成边听边悟,会听课又能抓住重点的好习惯。
  (二)听同学,引导学生抓住说话人重点。新课标强调把学生主体理念,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也适时调整了“听”的培养思路——不能总强调听老师,更要会听学生的发言。因为合作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交流讨论。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并能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说话人重点,明白其意。
  二、注重课堂上说的能力的训练
  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最喜欢表达个人观点的时期,当他遇到一个问题或发现了一个新事物,他是最希望第一时间表达出来的。例如,某个同学今天带了不该带的玩具到校,某个同学没有完成某样作业,某个同学又做错了什么事情,他们都想第一时间告诉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就可以抓住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大胆的运用到语文说的素养的培养上。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写想象作文时,我就先引导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从他们熟悉的校园生活说起:你认为现在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有的学生说人太多了,学校太窄了,楼层太高了,同学们一下子就说到了重点,我又叫大家同桌讨论,你认为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更好?问题一抛出来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希望学校是宽敞的,楼层不髙,楼房可以变换颜色,还有孩子补充说桌凳能根据我们的身高自动调节,黑板是弧形的,坐在教室的任何角落都能看清楚等,同学们再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下来,就完成了这篇习作。老师引导说的话题,同桌讨论说自己的观点,边说边补充说的内容,只要同学们能大胆的说,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间长了,相信同学们说的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注重课堂上读的兴趣的激发
  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在刚学课文时可以叫孩子们自己试着读一遍,认真读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自己读不准的地方,这时老师就要及时的正音,正音之后叫孩子们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大概了解课文的内容,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在上新课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范读,或者叫孩子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分性别朗读,只要能让孩子们读得感兴趣,愿意去揣摩作者的内心,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读的时间。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我发现课文很简短,但人物角色较多,于是我就采用老师读课文旁白,女同学读鸟儿,男同学读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四个角色,有的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声音很洪亮,有的语气很低沉,有的在小声的笑,这些都是孩子们对文章不同的理解所反应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读,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使用,灵活地运用。
  四、注重课堂上写的训练的落实
  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呈现载体。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写出优秀的习作呢?首先在教学一个单元的作文时,我让孩子们认真阅读作文要求,找出重点字词,抓住人、事、景关键字,明确本次作文的方向,再围绕着重点搜集材料,这个材料一定是我们身边的,熟悉的,写起来才有话说,是人物就围绕着老师、同学、家长和邻居,是地点就围绕着学校和家里,再按照老师黑板上的提纲认真写作,要求题目正确,书写工整,字数达标,内容具体,还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全班要绝对保持安静,任何同学有任何问题等到下课再单独问老师,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全班,这样做主要是营造安静的环境,四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脱离了课堂,脱离了老师的提纲,她就不能顺利地完成习作,或者习作完成的效果不好。所以,要有效的完成习作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作文写完了,老师要及时的批改,把意见反馈给孩子们,表扬写得好的,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尤其是错别字要及时改正,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把作文在课堂上落实,相信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应该有所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潜心课程改革,改变“少、慢、差、费”这一长期困扰语文界的尴尬局面,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完成新时代赋予一个语文教师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韩京洋,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好家长,2019年。
  [2]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