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初探
【作者】 李建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不仅需要对学生基本读说听写能力的训练培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首先,开端引趣,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五彩池》时,可以设问: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有哪些彩?为什么是五彩呢?教师通过设问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继而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情景引趣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其次,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赞赏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由衷的赞赏,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每个学生朗读的特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声音洪亮、节奏分明、情感丰富”之类的话语。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实施。
二、挖掘整合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教材,结合教学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借助相关历史材料、影视资源、科学知识等资源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生动灵活丰富起来。小学生天性活泼,知识结构单一,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而教材知识内容比较局限,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创新思维、开拓视野、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并广泛阅读课外资料,将相关课外知识纳入教学体系,并通过整合和创新,作为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第二段描写幻景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开发。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难以理解幻想的含义,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对幻想含义进行解释,并通过幻想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分析小女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这样整合教学资源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四、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不仅需要对学生基本读说听写能力的训练培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首先,开端引趣,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五彩池》时,可以设问: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有哪些彩?为什么是五彩呢?教师通过设问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继而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情景引趣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其次,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赞赏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由衷的赞赏,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每个学生朗读的特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声音洪亮、节奏分明、情感丰富”之类的话语。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来激励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实施。
二、挖掘整合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教材,结合教学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借助相关历史材料、影视资源、科学知识等资源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生动灵活丰富起来。小学生天性活泼,知识结构单一,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而教材知识内容比较局限,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创新思维、开拓视野、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并广泛阅读课外资料,将相关课外知识纳入教学体系,并通过整合和创新,作为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第二段描写幻景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开发。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难以理解幻想的含义,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对幻想含义进行解释,并通过幻想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分析小女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这样整合教学资源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四、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