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
【作者】 吴任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金竹山峰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的基础,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石,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这就决定了汉语拼音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拼音。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呢?
一、抓心理,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据研究资料表明,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7—10岁儿童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注意力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上。例如“编一编儿歌、猜一猜谜语、做一做游戏、演一演比一比”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复韵母“ai、ei、ui”时,设计“快乐大转盘”、“接力小火车”、“邮递员送信”这三个游戏。在教学生读拼音时我用“接力小火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对他们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及时矫正发音;接着在学生读会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拼音卡片让学生玩“邮递员送信”的游戏;在复习巩固阶段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这样每当学生注意力要松懈的“关口”,笔者都设计了一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刺激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下去,忘记了精神上的疲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这样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拼音教学任务,熟练掌握“ai、ei、ui”三个复韵母的正确发音。
在多年拼音教学中,笔者发现当拼音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因抽象学生识记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一旦把拼音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它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密切联系之后,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学得快快乐乐,记得轻轻松松。例如,在教“zhi chi shi ri”这一课时,有的学生读这些整体认读音节时总是分开拼,纠正几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在课后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看来一味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难免单调枯燥,怪不得学习效果会打折扣。于是我另辟蹊径,抓住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了一个故事:“zh是妈妈,i是他的宝宝。有一天妈妈带着宝宝去逛街,宝宝很调皮,被精彩的外面世界迷住了,悄悄地离开妈妈,结果迷路了。宝宝找不到妈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了。后来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妈妈,小i紧紧地抱着妈妈说,妈妈,我要永远和您在一起,再也不离开您了。”听了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知道整体认读音节不能分开拼,然后举一反三,自然记住了“chi shi ri zi ci si”。
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yi wu yu ye yue yun yuan yin ying)读起来没有什么规律,许多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今天好不容易记住了,默写正确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种情况让笔者头痛不已。后来我试着把音节顺序改变并加上声调,突然惊喜地发现它可以变成一句有趣的句子“yīn yí yè yǔ,wú yuán yuè yún yǐng”,即“因一夜雨,无圆月云影”。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特意搜索到一幅与此句相配的图片,问学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地上湿漉漉的,好像下过雨,夜空漆黑,连月亮和云朵都没有。”于是我趁机出示句子“yīn yí yè yǔ,wú yuán yuè yún yǐng”让学生拼读记忆。就这样,通过“看看——拼拼——读读——背背”这几个环节,学生轻松记住所编的这句话,自然就牢牢记住那9个整体认读音节。由此可见,教师根据拼音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将有关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巧妙地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强化拼音教学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学习
语文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编排了帮助学生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吸引着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因素组织教学。如在教学第一册第一课 “a﹑o﹑e”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说图上画了什么?在学生对事物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学习“a﹑o﹑e”的音﹑形和四声,就能使学生在看﹑听﹑说﹑读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再如教学“b﹑p﹑m﹑f”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看图,然后教师根据图讲述小故事: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个小朋友想要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故事中把“bo﹑po﹑mo﹑fo”的读音巧妙地含在其中了。再利用语境歌加强记忆,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就把字母教学寓于故事和语境之中,既有了学习兴趣,又渗透了人文教育。
三、活化教学课堂
由于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地备课,设计好教学方案,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妨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让无声的静态知识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动态知识,摆脱在教学中的枯燥感,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同时,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包含知识学习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拼音字母(下转第109页)
(上接第110页)的运用;设定一定的情境,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唤起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比较爱动,而且非常喜欢登台表演,因此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游戏,比如让学生代表某个拼音字母,设定情景进行表演。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这样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更轻松、印象更深刻。
四、“鼓励创新”,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为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我在拼音教学中常常提出如“这个字你想怎么记”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注重鼓励学生寻找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于“唯一”和“统一”。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肯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的欣赏和激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例如,我在教声母“d”的时候,先复习“b”的儿歌:右下半圆bbb,像个6字bbb,帆板冲浪bbb,然后请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编“d”的儿歌,最后,请发言的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一说。期待性的语言,将孩子推向了学习主体的位置。有同学说左下半圆ddd,有同学说反写6字ddd,6字反写ddd,还有同学说座钟笔筒ddd,马儿快跑ddd。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从“台前”退至“幕后”,由“独唱”转岗为“伴奏”,做一个帮助发现真理而不是拿出现成答案的人,使教学开放而灵活。由于“关注个体”,使学生在教学空间所占的份额增加。学生能充分享用教学空间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同时他们能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同学有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拼音学习都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没有了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焦虑情绪。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如何更好地发挥“关注个体”的优势,让学生“乐学”和“会学”,则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的教学毋庸置疑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让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加良好,教师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最终收获相应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呢?
一、抓心理,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据研究资料表明,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7—10岁儿童只能保持20分钟左右,注意力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上。例如“编一编儿歌、猜一猜谜语、做一做游戏、演一演比一比”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复韵母“ai、ei、ui”时,设计“快乐大转盘”、“接力小火车”、“邮递员送信”这三个游戏。在教学生读拼音时我用“接力小火车”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对他们的掌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及时矫正发音;接着在学生读会的情况下,笔者利用拼音卡片让学生玩“邮递员送信”的游戏;在复习巩固阶段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这样每当学生注意力要松懈的“关口”,笔者都设计了一个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刺激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下去,忘记了精神上的疲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这样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拼音教学任务,熟练掌握“ai、ei、ui”三个复韵母的正确发音。
在多年拼音教学中,笔者发现当拼音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因抽象学生识记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一旦把拼音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它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密切联系之后,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学得快快乐乐,记得轻轻松松。例如,在教“zhi chi shi ri”这一课时,有的学生读这些整体认读音节时总是分开拼,纠正几遍效果都不太理想。在课后笔者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看来一味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法难免单调枯燥,怪不得学习效果会打折扣。于是我另辟蹊径,抓住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了一个故事:“zh是妈妈,i是他的宝宝。有一天妈妈带着宝宝去逛街,宝宝很调皮,被精彩的外面世界迷住了,悄悄地离开妈妈,结果迷路了。宝宝找不到妈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急得哭了。后来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妈妈,小i紧紧地抱着妈妈说,妈妈,我要永远和您在一起,再也不离开您了。”听了这个故事,学生们都知道整体认读音节不能分开拼,然后举一反三,自然记住了“chi shi ri zi ci si”。
整体认读音节表的最后九个音节(yi wu yu ye yue yun yuan yin ying)读起来没有什么规律,许多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今天好不容易记住了,默写正确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又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种情况让笔者头痛不已。后来我试着把音节顺序改变并加上声调,突然惊喜地发现它可以变成一句有趣的句子“yīn yí yè yǔ,wú yuán yuè yún yǐng”,即“因一夜雨,无圆月云影”。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特意搜索到一幅与此句相配的图片,问学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地上湿漉漉的,好像下过雨,夜空漆黑,连月亮和云朵都没有。”于是我趁机出示句子“yīn yí yè yǔ,wú yuán yuè yún yǐng”让学生拼读记忆。就这样,通过“看看——拼拼——读读——背背”这几个环节,学生轻松记住所编的这句话,自然就牢牢记住那9个整体认读音节。由此可见,教师根据拼音教学的需要,合理地将有关内容渗透在故事情节之中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巧妙地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从而强化拼音教学
二、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学习
语文教材在汉语拼音部分编排了帮助学生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吸引着学生。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因素组织教学。如在教学第一册第一课 “a﹑o﹑e”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说图上画了什么?在学生对事物有了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学习“a﹑o﹑e”的音﹑形和四声,就能使学生在看﹑听﹑说﹑读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再如教学“b﹑p﹑m﹑f”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看图,然后教师根据图讲述小故事: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个小朋友想要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故事中把“bo﹑po﹑mo﹑fo”的读音巧妙地含在其中了。再利用语境歌加强记忆,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就把字母教学寓于故事和语境之中,既有了学习兴趣,又渗透了人文教育。
三、活化教学课堂
由于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地备课,设计好教学方案,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妨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让无声的静态知识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动态知识,摆脱在教学中的枯燥感,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同时,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包含知识学习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拼音字母(下转第109页)
(上接第110页)的运用;设定一定的情境,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唤起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比较爱动,而且非常喜欢登台表演,因此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游戏,比如让学生代表某个拼音字母,设定情景进行表演。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这样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更轻松、印象更深刻。
四、“鼓励创新”,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为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一年级的拼音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我在拼音教学中常常提出如“这个字你想怎么记”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注重鼓励学生寻找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于“唯一”和“统一”。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肯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的欣赏和激励,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例如,我在教声母“d”的时候,先复习“b”的儿歌:右下半圆bbb,像个6字bbb,帆板冲浪bbb,然后请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编“d”的儿歌,最后,请发言的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一说。期待性的语言,将孩子推向了学习主体的位置。有同学说左下半圆ddd,有同学说反写6字ddd,6字反写ddd,还有同学说座钟笔筒ddd,马儿快跑ddd。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从“台前”退至“幕后”,由“独唱”转岗为“伴奏”,做一个帮助发现真理而不是拿出现成答案的人,使教学开放而灵活。由于“关注个体”,使学生在教学空间所占的份额增加。学生能充分享用教学空间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同时他们能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与同学有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拼音学习都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没有了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焦虑情绪。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如何更好地发挥“关注个体”的优势,让学生“乐学”和“会学”,则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的教学毋庸置疑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让汉语拼音的教学效果变得更加良好,教师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最终收获相应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