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的策略探究
【作者】 邓立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培养,是促使他们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有效推手。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策略来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感;培养;实践策略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总和。我们知道,情感分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对人的行为是积极的引导,另一种是消极的,对人的行为产生阻止作用。而我们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显然是强调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并在不同学段划分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系,同时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化了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情感教育目标观念
情感教育目标是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是我们课堂教学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之外的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建立稳定、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表明,情感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滋生厌学、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学习,致使学习困难不断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思想,从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实施情感教育,切实在达成知识目标、方法目标的同时,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二、营造民主平等情感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我们知道,情感培养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情换情,而平台就是教学对话。在实践中,我们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良好情绪、积极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在轻松愉快情绪氛围下,学生情绪随之高涨,产生浓厚兴趣,彰显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共鸣,进一步增进感情,形成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心理效应。为此,我们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面目狰狞的教师能把学生教好吗?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教与学的有效路径,具体实践就是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化教学,就能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平台上建模或应用,从而在感受其实用性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教学中,我们可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感兴趣的问题或生活现象,而且富有探索性;介绍数学的广泛运用,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和“做数学”的应用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实践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让学生爱上数学本身的最有效方法。
四、灵活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小学生爱动,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乐趣。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一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比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作律动操,都是成功的实践经验,都能给学生数学积极学习情感增加兴奋剂。
五、积极引导鼓励,及时评价
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引导鼓励,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进步。“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赞扬,生命就会舞蹈”。由此可见,鼓励和评价的作用是多大。因此,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经验表明,及时鼓励、表扬,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效果。
总之,加强学生数学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可以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美云,浅谈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J].学生之友,2013年。
[2]马战云,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J].科教新报,2011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情感;培养;实践策略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总和。我们知道,情感分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对人的行为是积极的引导,另一种是消极的,对人的行为产生阻止作用。而我们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显然是强调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并在不同学段划分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系,同时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化了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实践策略。
一、更新情感教育目标观念
情感教育目标是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是我们课堂教学除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之外的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建立稳定、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表明,情感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滋生厌学、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学习,致使学习困难不断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思想,从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实施情感教育,切实在达成知识目标、方法目标的同时,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二、营造民主平等情感氛围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我们知道,情感培养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情换情,而平台就是教学对话。在实践中,我们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良好情绪、积极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在轻松愉快情绪氛围下,学生情绪随之高涨,产生浓厚兴趣,彰显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共鸣,进一步增进感情,形成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心理效应。为此,我们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面目狰狞的教师能把学生教好吗?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教与学的有效路径,具体实践就是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化教学,就能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在生活平台上建模或应用,从而在感受其实用性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教学中,我们可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感兴趣的问题或生活现象,而且富有探索性;介绍数学的广泛运用,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这样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和“做数学”的应用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实践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让学生爱上数学本身的最有效方法。
四、灵活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小学生爱动,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乐趣。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一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比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作律动操,都是成功的实践经验,都能给学生数学积极学习情感增加兴奋剂。
五、积极引导鼓励,及时评价
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引导鼓励,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进步。“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赞扬,生命就会舞蹈”。由此可见,鼓励和评价的作用是多大。因此,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经验表明,及时鼓励、表扬,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效果。
总之,加强学生数学积极学习情感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可以确保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美云,浅谈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J].学生之友,2013年。
[2]马战云,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J].科教新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