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如何培养高中学困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作者】 赵芳芳

【机构】 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高中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高中阶段学生中的一部分出现厌学等现象的成因,并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情况对高中学困生出现厌学状况的成因进行分析,该现象主要是由学生的消极态度,缺乏学习动力和教师的积极引导所导致的。针对上述情况,本文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出发,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种途径,以期对改善高中学困生厌学现象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习困难,良好心理素质;培养途径;优化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调整,社会各方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中这一学习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该学习阶段任务更多,学习难度加大,学习任务加重,所要学的知识范围广,程度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适应不了该阶段的学习强度,会导致出现一部分“学困生”的现象。如何改善这一现象,让学困生能够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将是每位教师将会面临的难题。
  1、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成因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加大,不少学生会因为刚步入高中而对这种学习环境无所适从,随着教学难度的加深,会有少数学生因为跟不上学习进度,对学习缺乏兴趣而自我放弃,最终成为“学困生”。这种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学生由于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产生心理,同时还具有以下几种原因:
  1.1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首先是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的学习将起到指引作用。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的指引,则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没有指引,导致学习效率变低,学习效果变差;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对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极为不利。
  1.2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缺乏内心体验
  学困生这一学生群体的出现,大部分是由于学生内心潜在的消极学习态度所引起的。学生在高中时期,学习任务过重,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在学困生身上,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由于跟不上课程进度和教师讲课速度,对知识理解起来有难度,导致学困生内心产生消极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最终致使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越来越差。
  1.3学生缺乏教师的积极引导
  教师的指导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有力指导,将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是缺乏方向感,缺少学习过程的指引,学习将会变得无目的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另外,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关心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从而造成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对高中学困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是十分有必要的。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从学习的角度上讲还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影响层面上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社会各界一定要重视到这一点,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学习困难给予帮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充分的支持,并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这部分学生及时做出积极引导。
  2.1有助于恢复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恢复自信心,是培养学困生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功能。许多学生因为学习落后导致个人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动力,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状态越来越差,而及时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困生能够尽快地从低迷的状态中恢复过来,变得积极主动,热爱学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有助于学生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对学习的目标加以明确,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和自信来完成后续的学业,同时也让学生有了继续奋斗的动力。
  2.2有助于提升整体成绩
  对落后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能够让学生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让学生步入到学习正轨上来,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是自己的成绩有快速的提升,同时也让整体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落后的学生,落后生对于班级的整体成绩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教师要想尽快提升班级成绩,就需要在落后生身上下功夫,对落后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对学习有充分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为之而奋斗。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落后生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提升班及整体成绩。
  2.3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学困生进行心理素质培育工作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困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让学困生能够通过自学逐渐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能够逐渐领悟到要点,并逐渐掌握。学困生一旦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将逐渐摆脱学习困难的环境,逐渐恢复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3、高中学困生学习心理培养策略
  3.1运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机制的好坏,将决定学困生的学习状态能否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对落后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而是将教学工作重心放到赶进度、重效率方面上来,很少有教师会对落后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而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推广,教师开始逐渐重视起对落后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每一位落后的学生的都能尽快的回归到课堂,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对高中学困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正是应了这一点,让学生能够广泛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使教师的讲课效率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收获更多。
  3.2运用新型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来,尽快的认识到学科特点和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及要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摆脱学习落后,学习态度消极的影响,逐渐是因高中学习状态,逐渐融入到高中课堂中来。教师应当做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里指导,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配合新型教学方法营造其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功参与到学习中来,尽快对原有的学习态度做出改变。
  3.3改进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将对学困生起到激励作用。现有的教学评价大多依赖考核等方式,这种方法虽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情况,但呈现的结果也十分片面,其结果无法真正显示学生需要什的么,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改进教学评价系统,增加阶段考核等环节,让学生能够展现自我,让落后生恢复信心和动力,从而让其更开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4、结语
  总的来说,高中阶段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身份重要的时期,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不仅能够收获到大量的、覆盖范围十分广泛的知识,还会在各类活动中充分锻炼自身素质和各项能力,从而使得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学困生,更应该及时做出调整,让自己的心态变得积极,能够积极融入到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去,同时也能够让自己变得优秀,自己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甘一辰.如何培养高中学困生的良好心理素质[J].时代教育,2017,(24):104-105 
  [2]万金红.高中生抗挫折教育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259 
  [3]李秀梅.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