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作者】 郑修成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玉峰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浓了,但计算能力的下降却令人担忧!因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呢?值得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的思考与研究. 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尝试,发现以下两条策略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扎实计算的“根基”;夯实计算的“主干”
数与计算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可见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但在近些年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浓了,但计算能力的下降却令人担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呢?
一、情景教学,创新模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由于天生活泼好玩,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或者专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课堂上的效率往往不高,教师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引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情境模式的创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对计算的注意力,无形当中就接受了教师提供的计算能力提升的方法。教师在讲授新课程相关学习时候,可以先给大家提个小问题或者关于数学的脑筋急转弯,或者创设有效的情景。例如,教师可以问大家,一个同学唱一首歌需要1分钟,50个同学合唱需要多少分钟?有的同学会回答50分钟,有的同学回答1分钟。在展开讨论之后,同学们的兴趣点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高昂的情绪和智力的提振可以触发小学生智力的敏感点,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针对性的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小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情景模式的创立,可以有效弥补教材生硬或者比较套路化等不足。
二、重视基本口算练习,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口算出现错误,笔算必然出错,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口算的练习关键是要持之以恒。每节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低年级时我每天有一个常规作业:布置孩子们和家长一起玩卡片说算式的游戏,每天玩5分钟。分阶段要求每个孩子准备好0——20的数字卡片,家长根据进度取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如“6”“4”,孩子说出算式6+4=10、6-4=2,全对的家长奖励孩子一朵小红花,期末比一比小红花最多孩子将获得“口算大王”的奖状。高年级时我让家长网上下载口算题,孩子每天动笔完成30道。由家长计时并评分,期末比一比谁得到的满分最多?选出最多的5名同学奖励“口算大王”的奖状。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孩子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升,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
三、笔算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天三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马上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天三题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五分钟,训练任务是完成三道笔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一个月下来,前几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几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补缺补差及答疑辅导,分清错误情况并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只要是有了适合的方法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计算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中,相对于低年级来说,任务有些繁重。每次考完后,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次考试我又粗心了。这实际上是求快心理造成的数学运算技能的不过关。要知道小数学题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运算规律,如果在解题过程对法则没有正确的运用就会产生错解。因此,运算能力的提高,必须一步一步仔细完成,才能达到准确快捷的目的。
五、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需要靠长期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训练.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只要老师扎实计算的“根基”,夯实计算的“主干”,学生一定会充满对数学的探索欲望,计算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扎实计算的“根基”;夯实计算的“主干”
数与计算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工具,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可见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但在近些年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浓了,但计算能力的下降却令人担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呢?
一、情景教学,创新模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由于天生活泼好玩,在听课的时候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或者专注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课堂上的效率往往不高,教师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引导,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情境模式的创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对计算的注意力,无形当中就接受了教师提供的计算能力提升的方法。教师在讲授新课程相关学习时候,可以先给大家提个小问题或者关于数学的脑筋急转弯,或者创设有效的情景。例如,教师可以问大家,一个同学唱一首歌需要1分钟,50个同学合唱需要多少分钟?有的同学会回答50分钟,有的同学回答1分钟。在展开讨论之后,同学们的兴趣点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高昂的情绪和智力的提振可以触发小学生智力的敏感点,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针对性的情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可以提高小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情景模式的创立,可以有效弥补教材生硬或者比较套路化等不足。
二、重视基本口算练习,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口算出现错误,笔算必然出错,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口算的练习关键是要持之以恒。每节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低年级时我每天有一个常规作业:布置孩子们和家长一起玩卡片说算式的游戏,每天玩5分钟。分阶段要求每个孩子准备好0——20的数字卡片,家长根据进度取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如“6”“4”,孩子说出算式6+4=10、6-4=2,全对的家长奖励孩子一朵小红花,期末比一比小红花最多孩子将获得“口算大王”的奖状。高年级时我让家长网上下载口算题,孩子每天动笔完成30道。由家长计时并评分,期末比一比谁得到的满分最多?选出最多的5名同学奖励“口算大王”的奖状。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孩子们乐此不疲,久而久之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升,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
三、笔算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天三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马上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天三题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五分钟,训练任务是完成三道笔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没想到,这样的训练方式学生们很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一个月下来,前几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几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四、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补缺补差及答疑辅导,分清错误情况并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只要是有了适合的方法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计算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中,相对于低年级来说,任务有些繁重。每次考完后,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次考试我又粗心了。这实际上是求快心理造成的数学运算技能的不过关。要知道小数学题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运算规律,如果在解题过程对法则没有正确的运用就会产生错解。因此,运算能力的提高,必须一步一步仔细完成,才能达到准确快捷的目的。
五、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需要靠长期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训练.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只要老师扎实计算的“根基”,夯实计算的“主干”,学生一定会充满对数学的探索欲望,计算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