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师爱无痕
【作者】 牟小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如果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师爱,或许是对教师关爱学生最高境界的诠释。作为一名教师,一份头顶光环而又肩负使命的特殊职业,每天工作面临的对象是什么?那是一群天真无邪,渴求知识,有着五彩斑斓般梦想的孩子们。唯有爱的雨露才能催开最美的花朵;唯有爱的交流,才能搭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彩桥;唯有踏雪无痕的师爱,才能让每个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都能茁壮成长;唯有师爱才能不辱使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来做到师爱无痕呢?每一句贴心的问候、每一个鲜活灵动的教学故事、不经意的一次感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或许都是师爱的流露,捕获学生对你一见如故的“芳心”。
一、贴心关怀——不是妈妈胜似妈妈
谁说不是呢?看看这个性格偏激、脾气古怪的小男孩是如何被“俘掠”的吧。滕操,是我班上一个典型的小男孩!脾气暴躁,性格乖戾,经常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会对同学拳脚相加。据原来的班主任说,该生在家时家长的管教方式就是“大棒政策”,动不动就是武力镇压,该生有暴力倾向也不足为奇。从他的父亲口中得知,其实这个男孩也很可怜,一岁时妈妈就去世了 ,就由他和一个快接近八十岁的爷爷把他拉扯到现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就在这样的一个没有母爱的家庭里,少了平时的虚寒问暖,只能是给了吃穿,但不一定能吃饱穿暖,没有享受到来自于母亲的那份更细心的关怀,形成了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的不健全的性格。再加上平时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导致该生很不容易与人交流。我想:要想让这个孩子有所改变,或许突破点就是怎样从细节入手,从细微之处给予关爱,才能有所收获吧。于是,课前课后一有机会我都经常去找他搭讪,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一开始,他也不怎么喜欢搭理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开始有了一些起色了。他喜欢和我说一些他感兴趣的事,他的喜怒哀乐,甚至于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慢慢地,他变得不那么喜欢对同学拳脚相加了,看来他是在进步了。但真正触动他的可能还是那件事——前段时间,我发现他的整个嘴角边长满了让人看了很恶心的疮,问及原因才知道他把父亲每天给的饭钱全用来在街边的地摊上吃零食、各种各样的小吃了。长期这样吃,对身体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上火也把嘴巴给吃坏了。了解了这种情况后,要想彻底根治,得“ 内拒外搽,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果。于是,我再次与他交流。首先要意识到经常吃这些东西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危害,先从思想上彻底地拒绝,然后才能从行动上彻底地拒绝。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后,再进一步外治,我给了他外擦的药,那一瞬间,他的眼里竟然噙满了泪花。一个如此性格的男孩竟然会流泪?这是我未曾料到的,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而已。或许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一份自己未曾感受过的关怀——没有妈妈的关心,爷爷、爸爸更没有这份细心,或许他是从这个小小的举动中感受到了那份从未感受过的像母亲一样的关怀吧。没过几天,男孩的嘴角慢慢好起来了。从那之后,这个男孩竟然还会经常跑到你的面前来撒娇,用嗲声嗲气的语调来和你说话,经常来与你套近乎,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脾气、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看着他的变化,心里真是喜不自胜!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如此古怪的小男孩居然还有这么细心的一面:夏天正是黄角兰花盛开的季节,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到校都会收到几串用线穿好的新鲜黄角兰。他对我说,他家门前就有一棵黄角兰树,每天早上,他便会早早的起床,爬到树上摘下最大最美最新鲜的黄角兰花,然后用针线把它们一朵一朵的穿起来……这穿起来的哪里是花呀,分明就是表达那份“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的情谊”。我想: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 吧。
二、 道德熏陶——满满的正能量
谁说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一定要在品德课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灵动的教学故事,依然是品德教育的好素材,浇灌满满的正能量,为学生的健全人格保驾护航。
在教学二年级语文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需要认识“瑰”这个生字。二年级的孩子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并且也积累了不少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编顺口溜、猜谜语等,很多方法形象、易懂,学生容易记住。
按照惯例,在教学“瑰”这个生字时,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怎样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各抒己见,也找出了许多识记这个生字的方法,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小鬼把大王吃了,就组成了瑰字”,学生们听了都唏嘘不已。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学生怎么会想出这样的识字方法呢?要说被吃了也应该是大王吃小鬼呀。于是,老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受到农村家长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比较年长的爷爷奶奶辈经常为他们讲的关于鬼神故事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认为鬼就是很厉害的,所以能把大王也吃了),这种想法便促成了孩子的这种认识。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创造出新的识字方法,对学生我们应该大大点赞,但是对于学生的这种认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和引导,让孩子的认知得到重新认识:
于是我便这样引导:“小鬼被大王吃了”,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太血腥了?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不往血腥的场面想呀!你看:小鬼和大王做成了好朋友,就组成了一个新的生字,那就是“瑰”字,可以组成“玫瑰”、“瑰丽”等词语,漂亮的玫瑰花、某样物品瑰丽无比等,这些都是多美好的东西呀,这样就不用想着那么血腥的场面了,把事物往好的方面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其实,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识字方法,而是上升到一种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样一种看似不经意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却是一种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而不是动不动就用武力来解决的血腥场面!这(下转第86页)
(上接第87页)种课堂中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渗透与培养,“正能量”的引导,岂不是两全其美?这不正是师爱的体现吗?
三、爱的回馈——难舍浓浓离别情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爱是奉献,爱也是相互的。只有平常爱的付出,才能收获学生爱的回馈!
这是一幕令人感动而又让人潸然泪下的场景!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我带这群孩子就两年了,转眼间就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6月22日这天,是六(2)班每个孩子永生难忘的一天。这天,所有的考试全部结束,学生们也是满心的轻松。早早的他们就开始着手布置教室,准备开一个“感恩母校”的毕业茶话会。下午,茶话会如期进行。美文朗诵《匆匆》营造出了光阴似箭、时光转瞬即逝的离别气氛;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这群孩子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接下来便是他们诉说心里话的时刻:平时腼腆的小男孩主动上台向老师同学倾诉着依依离别情;一位感情丰富的小女生眼里饱含泪花,看得出来她在拼命压抑自己的感情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这时,也快要接近本次活动的尾声,开始还满心喜悦、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跳跃着兴奋音符的一张张面孔开始慢慢的不见了,孩子们的脸上一扫兴奋而渐渐布满愁云,他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浓浓的离愁别绪,不少的孩子开始慢慢的低下了头。此时,两个小主持人话锋一转,让我给他们说几句,我知道,这是必须的。说实话,此时此刻,我说什么呢?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我没有用更多的话语来表达,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到一半时催下了37双眼睛里晶莹剔透的泪水,不仅是孩子们,我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竟然不听使唤夺眶而出,教室里的孩子们也泣不成声……然后,教室里又是一场蛋糕仗,他们都向我开战,向我进攻,教室里一阵阵欢声笑语,天真无邪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一浪高过一浪,时不时还有学生往你的嘴里塞一颗葡萄,有些心细的女孩还一边用纸巾给我擦拭身上、脸上的蛋糕……。就由着孩子们吧,我知道他们扔向我的是舍不下放不弃的师生情谊,向我砸来的是那甜甜的幸福……这种爱的回馈,源自学生那颗懂得感恩的心!这既是一种教育,也是无痕师爱的馈赠!
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在这个平凡的教师岗位,我愿做这片平凡而谦逊的绿叶,以“润物无声”的无痕师爱,浇灌这些可爱的花朵,让她们开得更加绚烂多姿!
一、贴心关怀——不是妈妈胜似妈妈
谁说不是呢?看看这个性格偏激、脾气古怪的小男孩是如何被“俘掠”的吧。滕操,是我班上一个典型的小男孩!脾气暴躁,性格乖戾,经常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会对同学拳脚相加。据原来的班主任说,该生在家时家长的管教方式就是“大棒政策”,动不动就是武力镇压,该生有暴力倾向也不足为奇。从他的父亲口中得知,其实这个男孩也很可怜,一岁时妈妈就去世了 ,就由他和一个快接近八十岁的爷爷把他拉扯到现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就在这样的一个没有母爱的家庭里,少了平时的虚寒问暖,只能是给了吃穿,但不一定能吃饱穿暖,没有享受到来自于母亲的那份更细心的关怀,形成了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的不健全的性格。再加上平时他父亲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导致该生很不容易与人交流。我想:要想让这个孩子有所改变,或许突破点就是怎样从细节入手,从细微之处给予关爱,才能有所收获吧。于是,课前课后一有机会我都经常去找他搭讪,聊一些生活中的琐事。一开始,他也不怎么喜欢搭理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开始有了一些起色了。他喜欢和我说一些他感兴趣的事,他的喜怒哀乐,甚至于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慢慢地,他变得不那么喜欢对同学拳脚相加了,看来他是在进步了。但真正触动他的可能还是那件事——前段时间,我发现他的整个嘴角边长满了让人看了很恶心的疮,问及原因才知道他把父亲每天给的饭钱全用来在街边的地摊上吃零食、各种各样的小吃了。长期这样吃,对身体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上火也把嘴巴给吃坏了。了解了这种情况后,要想彻底根治,得“ 内拒外搽,标本兼治”才能有效果。于是,我再次与他交流。首先要意识到经常吃这些东西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危害,先从思想上彻底地拒绝,然后才能从行动上彻底地拒绝。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后,再进一步外治,我给了他外擦的药,那一瞬间,他的眼里竟然噙满了泪花。一个如此性格的男孩竟然会流泪?这是我未曾料到的,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而已。或许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一份自己未曾感受过的关怀——没有妈妈的关心,爷爷、爸爸更没有这份细心,或许他是从这个小小的举动中感受到了那份从未感受过的像母亲一样的关怀吧。没过几天,男孩的嘴角慢慢好起来了。从那之后,这个男孩竟然还会经常跑到你的面前来撒娇,用嗲声嗲气的语调来和你说话,经常来与你套近乎,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脾气、性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看着他的变化,心里真是喜不自胜!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如此古怪的小男孩居然还有这么细心的一面:夏天正是黄角兰花盛开的季节,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到校都会收到几串用线穿好的新鲜黄角兰。他对我说,他家门前就有一棵黄角兰树,每天早上,他便会早早的起床,爬到树上摘下最大最美最新鲜的黄角兰花,然后用针线把它们一朵一朵的穿起来……这穿起来的哪里是花呀,分明就是表达那份“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的情谊”。我想: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 吧。
二、 道德熏陶——满满的正能量
谁说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一定要在品德课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灵动的教学故事,依然是品德教育的好素材,浇灌满满的正能量,为学生的健全人格保驾护航。
在教学二年级语文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需要认识“瑰”这个生字。二年级的孩子识字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并且也积累了不少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编顺口溜、猜谜语等,很多方法形象、易懂,学生容易记住。
按照惯例,在教学“瑰”这个生字时,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怎样记住这个字。学生们各抒己见,也找出了许多识记这个生字的方法,其中有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小鬼把大王吃了,就组成了瑰字”,学生们听了都唏嘘不已。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学生怎么会想出这样的识字方法呢?要说被吃了也应该是大王吃小鬼呀。于是,老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受到农村家长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比较年长的爷爷奶奶辈经常为他们讲的关于鬼神故事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认为鬼就是很厉害的,所以能把大王也吃了),这种想法便促成了孩子的这种认识。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创造出新的识字方法,对学生我们应该大大点赞,但是对于学生的这种认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利用和引导,让孩子的认知得到重新认识:
于是我便这样引导:“小鬼被大王吃了”,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太血腥了?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不往血腥的场面想呀!你看:小鬼和大王做成了好朋友,就组成了一个新的生字,那就是“瑰”字,可以组成“玫瑰”、“瑰丽”等词语,漂亮的玫瑰花、某样物品瑰丽无比等,这些都是多美好的东西呀,这样就不用想着那么血腥的场面了,把事物往好的方面想,这样不是更好吗?其实,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识字方法,而是上升到一种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样一种看似不经意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却是一种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而不是动不动就用武力来解决的血腥场面!这(下转第86页)
(上接第87页)种课堂中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渗透与培养,“正能量”的引导,岂不是两全其美?这不正是师爱的体现吗?
三、爱的回馈——难舍浓浓离别情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教师来说,爱是奉献,爱也是相互的。只有平常爱的付出,才能收获学生爱的回馈!
这是一幕令人感动而又让人潸然泪下的场景!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我带这群孩子就两年了,转眼间就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6月22日这天,是六(2)班每个孩子永生难忘的一天。这天,所有的考试全部结束,学生们也是满心的轻松。早早的他们就开始着手布置教室,准备开一个“感恩母校”的毕业茶话会。下午,茶话会如期进行。美文朗诵《匆匆》营造出了光阴似箭、时光转瞬即逝的离别气氛;一首《感恩的心》唱出了这群孩子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接下来便是他们诉说心里话的时刻:平时腼腆的小男孩主动上台向老师同学倾诉着依依离别情;一位感情丰富的小女生眼里饱含泪花,看得出来她在拼命压抑自己的感情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这时,也快要接近本次活动的尾声,开始还满心喜悦、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跳跃着兴奋音符的一张张面孔开始慢慢的不见了,孩子们的脸上一扫兴奋而渐渐布满愁云,他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浓浓的离愁别绪,不少的孩子开始慢慢的低下了头。此时,两个小主持人话锋一转,让我给他们说几句,我知道,这是必须的。说实话,此时此刻,我说什么呢?用“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我没有用更多的话语来表达,一首《常回家看看》唱到一半时催下了37双眼睛里晶莹剔透的泪水,不仅是孩子们,我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竟然不听使唤夺眶而出,教室里的孩子们也泣不成声……然后,教室里又是一场蛋糕仗,他们都向我开战,向我进攻,教室里一阵阵欢声笑语,天真无邪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一浪高过一浪,时不时还有学生往你的嘴里塞一颗葡萄,有些心细的女孩还一边用纸巾给我擦拭身上、脸上的蛋糕……。就由着孩子们吧,我知道他们扔向我的是舍不下放不弃的师生情谊,向我砸来的是那甜甜的幸福……这种爱的回馈,源自学生那颗懂得感恩的心!这既是一种教育,也是无痕师爱的馈赠!
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在这个平凡的教师岗位,我愿做这片平凡而谦逊的绿叶,以“润物无声”的无痕师爱,浇灌这些可爱的花朵,让她们开得更加绚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