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

【作者】 吴 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金竹山峰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生活,营造生动有趣的识字氛围,开展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课堂,发掘出更多识字的潜力和机会,激活学生识字的主动意识。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方法;生活化;识字教学  
  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规定数量的汉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习惯,为了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并使之对识字感兴趣呢?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识字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我采用几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识字。
  1. 朗读中识字。一年级的课文朗读性很强,我在讲课时,有时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然后随着音乐读课文。或者听老师朗读,学生跟读,带表情,带动作地读。你想怎样读都行,到前面表演着读,读着读着,字在脑海中就有了记忆,加上跟老师学习课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也就加深了字的印象,在教写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填拼音,更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通过读字词卡片也就牢牢地记住了。
  2.游戏中识字。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3.想象中识字。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4.生活中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我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把收集到的“课本”拿到学校展览,看谁认得字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同时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效果很好。
  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而言,教师与其在教学过程中传授教学内容,不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基本的内涵就是让学习的人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低年级识字教学并不是单指读写汉字,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技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识字能力。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从而为汉字教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设置时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独体字之后,将简单的字形作为识字的基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他的字。如学习“森”字时,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森”字是由哪个单独的字组成的,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联想,树木多了就形成了森林。教师也可以通过增减偏旁组成新字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提供充分的保障。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了简单的识字技巧,全面挖掘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