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体育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实践策略
【作者】 沈 鹏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南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实现效果最优化,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积极高效参与中获得最好的体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最优化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常常被挤占,这样就将一门重要学科置于“可上可不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的地步。殊不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所以,作为直接责任人的体育教师,应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把日常体育开展好,让学生爱体育、爱运动,增进健康,尊重生命。特别是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创新教学策略,让体育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虽然,学生对体育是感兴趣的,但我们也发现,只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时间一久,学生兴趣就会骤减,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增动力,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我们还是应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使之增强主体性。落实到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应注重激趣,让学生的运动兴趣成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生有了运动兴趣,那我们老师就不必费力地督促练习了,他们会自主地做好这项体育活动的练习。
(一)运用猜谜、讲故事激发兴趣。目前,体育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然后示范,最后学生随教师动作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方法不仅单调,更不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对话,注重效果不佳。因此,教学时,我们可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来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们可将猜谜语整合其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马上扭头相向,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到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二)通过小组竞赛方式激发兴趣。利用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培养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教学“单脚跳”可演变成“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
二、开展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加强教学针对性,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要求,其目的就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的追求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而新课改下的教学则提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开展针对性教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首先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来进行教学。以篮球教学为例,在篮球教学中,大多数男生对体育表现出了极强兴趣,而女生则有些“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将班级男女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男生而言,在引导其掌握基本的拍球、运球、传球技能上,引导其学习三步上篮,开展对抗赛等活动。而对女生而言,则可将重点放在基本的拍球、运球、传球技能训练上。当然,但女生的基本技能达成后,我们应要引导她们向更高技能学习,只不过在时间安排上与男生不同。其次,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同一班级的学生不管是在年龄、运动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不能“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不同的三个学力层次,针对不同层次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和引导方法。如在短跑教学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重点放在如何提高速度的和耐力练习上,而对中等学生则可采用探究方法引导他们掌握基本技巧。这样的教学,无疑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增强主体参与度,让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体育锻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运动表象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为终端的多媒体技术成功入驻体育课堂,为体育教学提效增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小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对动作的细节、整体连贯性不能在大脑中形成较好的编码、储存、提取,特别是在一些需在瞬间完成一连串动作组合而成的技术动作,例如前滚翻,跳远等,教师的多次示范并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理解到位,更难以形成动作表象。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是边示范边讲解,只能依靠强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动作慢镜头播放、回放、静止画面等方法,结合讲解,将正、误动作进行对比,针对性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建立完整、清晰、正确的动作表象,无形之中就加速了学生理解,同时也降低了教学事故的发生。
总之,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体育教学,我们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使之产生能动性,能自觉与教师一起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和培养,获得身心健康。而我们教师也要注重策略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使体育教学达到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长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实践[J].中国教工,2018年。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最优化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常常被挤占,这样就将一门重要学科置于“可上可不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的地步。殊不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所以,作为直接责任人的体育教师,应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把日常体育开展好,让学生爱体育、爱运动,增进健康,尊重生命。特别是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创新教学策略,让体育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虽然,学生对体育是感兴趣的,但我们也发现,只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时间一久,学生兴趣就会骤减,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增动力,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我们还是应注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使之增强主体性。落实到体育教学中,我们就应注重激趣,让学生的运动兴趣成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生有了运动兴趣,那我们老师就不必费力地督促练习了,他们会自主地做好这项体育活动的练习。
(一)运用猜谜、讲故事激发兴趣。目前,体育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然后示范,最后学生随教师动作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方法不仅单调,更不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对话,注重效果不佳。因此,教学时,我们可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来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们可将猜谜语整合其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马上扭头相向,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到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二)通过小组竞赛方式激发兴趣。利用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培养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教学“单脚跳”可演变成“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
二、开展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加强教学针对性,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要求,其目的就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良好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学的追求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的,而新课改下的教学则提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开展针对性教学,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首先要从学生需要出发来进行教学。以篮球教学为例,在篮球教学中,大多数男生对体育表现出了极强兴趣,而女生则有些“怕”。因此,教学中,教师可将班级男女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对男生而言,在引导其掌握基本的拍球、运球、传球技能上,引导其学习三步上篮,开展对抗赛等活动。而对女生而言,则可将重点放在基本的拍球、运球、传球技能训练上。当然,但女生的基本技能达成后,我们应要引导她们向更高技能学习,只不过在时间安排上与男生不同。其次,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同一班级的学生不管是在年龄、运动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不能“齐步走”,更不能“一刀切”,要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不同的三个学力层次,针对不同层次而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和引导方法。如在短跑教学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重点放在如何提高速度的和耐力练习上,而对中等学生则可采用探究方法引导他们掌握基本技巧。这样的教学,无疑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增强主体参与度,让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体育锻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运动表象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为终端的多媒体技术成功入驻体育课堂,为体育教学提效增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小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对动作的细节、整体连贯性不能在大脑中形成较好的编码、储存、提取,特别是在一些需在瞬间完成一连串动作组合而成的技术动作,例如前滚翻,跳远等,教师的多次示范并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理解到位,更难以形成动作表象。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是边示范边讲解,只能依靠强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反复练习。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动作慢镜头播放、回放、静止画面等方法,结合讲解,将正、误动作进行对比,针对性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建立完整、清晰、正确的动作表象,无形之中就加速了学生理解,同时也降低了教学事故的发生。
总之,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体育教学,我们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使之产生能动性,能自觉与教师一起开展有效的体育活动,并从中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和培养,获得身心健康。而我们教师也要注重策略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方法,使体育教学达到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长其,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实践[J].中国教工,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