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作者】 杨 沫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责任。有效的历史教学就应加强情感目标的达成。教学中,我们应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予以落实。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情怀;培养;实践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将要形成理性思维、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们来说尤为重要。历史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历尺唯物主义、历史辨证主义的历史观,传授社会发展理论知识,认识科学发展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特别是新课标的要求——在重视学生自身发展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大度,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初中历史课如何让学生从抽象、说教的历史学习中解放出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主动历史学习兴趣,从而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入了大量实践。下面,结合历史教学,谈谈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史实,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民族责任感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增强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历史教材中,始终贯穿爱国与卖国这条线索,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懂得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发奋图强、继承先辈、传承正义、爱憎分明、开拓奋进的思想。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避趋之。”体现了英雄先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为青少年树立良好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责无旁贷。
二、以情融理,培养爱国情怀,进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
教书要与育人相结合,历史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此。作为老师,我们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纵览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在人类发展史上出现了无数个彪炳青史的人物,多少重大发明曾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技术革命。古代英雄精忠报国的故事,更要谈到我们的革命先烈是如何推翻“三座大山”,使我们获得新生活的。让学生理解党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含义,不能确立在学生会背会记就行的思路上,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爱国情怀。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曾令无数人为之感叹,留下多少神话传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为祖国医学传统中的典范,甘肃莫高窟壁画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曾令多少艺术家不断探索……这都是国家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这样以生动的历史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宣传我国历史发展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创设了很大成就。当今初中历史教学的主题方向,就是以历史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怎么结合这个主题展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初中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所在,找准契合点,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的方法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借助中国历史发展的辉煌的成就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积极的态度等主观的思想看待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有一个较为正确的意思,观念。并在对这些优秀的历史事迹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国家态度观,从而达到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到实地参观也是有效方法,特别是我们近现代发展成果,更能激发学生国家自豪感。
四、寓教于乐,进行民族统一、团结的教育
开展好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爱国情怀,就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逐步迈向社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学生历史素养。
课堂上可以通过辩论会、演讲会、历史资料影评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来是反对分裂的,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终还是统一。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最后隋统一全国;宋金并立,最终为元所灭,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时代的主流,从枯燥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并通过探究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由于历史原因,港、澳、台被分割出去,但她们始终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流着同样的血,统一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中国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的在香港、澳门得以实现,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典范。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感受到历史教学的无比乐趣,从而推动历史教学的开展。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坚决的任务,我们庆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优势,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策略,让学生获得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小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2年。
[2]边新城,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策略[J].教学与研究,2015年。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情怀;培养;实践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将要形成理性思维、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们来说尤为重要。历史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历尺唯物主义、历史辨证主义的历史观,传授社会发展理论知识,认识科学发展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特别是新课标的要求——在重视学生自身发展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大度,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而初中历史课如何让学生从抽象、说教的历史学习中解放出来,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主动历史学习兴趣,从而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入了大量实践。下面,结合历史教学,谈谈学生爱国情怀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史实,激发学习兴趣,进行民族责任感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增强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历史教材中,始终贯穿爱国与卖国这条线索,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懂得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发奋图强、继承先辈、传承正义、爱憎分明、开拓奋进的思想。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避趋之。”体现了英雄先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为青少年树立良好正确的世界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学责无旁贷。
二、以情融理,培养爱国情怀,进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
教书要与育人相结合,历史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此。作为老师,我们要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纵览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在人类发展史上出现了无数个彪炳青史的人物,多少重大发明曾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技术革命。古代英雄精忠报国的故事,更要谈到我们的革命先烈是如何推翻“三座大山”,使我们获得新生活的。让学生理解党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含义,不能确立在学生会背会记就行的思路上,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爱国情怀。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曾令无数人为之感叹,留下多少神话传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为祖国医学传统中的典范,甘肃莫高窟壁画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珍品,曾令多少艺术家不断探索……这都是国家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这样以生动的历史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宣传我国历史发展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创设了很大成就。当今初中历史教学的主题方向,就是以历史的角度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怎么结合这个主题展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初中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所在,找准契合点,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我的方法就是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借助中国历史发展的辉煌的成就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积极的态度等主观的思想看待中国历史的发展,对中国历史有一个较为正确的意思,观念。并在对这些优秀的历史事迹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国家态度观,从而达到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到实地参观也是有效方法,特别是我们近现代发展成果,更能激发学生国家自豪感。
四、寓教于乐,进行民族统一、团结的教育
开展好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爱国情怀,就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逐步迈向社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学生历史素养。
课堂上可以通过辩论会、演讲会、历史资料影评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来是反对分裂的,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终还是统一。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最后隋统一全国;宋金并立,最终为元所灭,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时代的主流,从枯燥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并通过探究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由于历史原因,港、澳、台被分割出去,但她们始终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流着同样的血,统一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中国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成功的在香港、澳门得以实现,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典范。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感受到历史教学的无比乐趣,从而推动历史教学的开展。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坚决的任务,我们庆充分发挥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优势,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奋斗。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策略,让学生获得爱国主义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小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2年。
[2]边新城,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策略[J].教学与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