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

【作者】 向桂云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问题教学在现今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发展性的教学,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问题教学对学生学习帮助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体验性,从对实行问题教学策略的方面去研究探索出发,提出对语文问题教学的看法。研究显示,设计一个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重要得多,语文教学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每个学生综合研究问题的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品味。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策略研究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积累了非常多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教学法比较常用。问题教学法的特点是能够从问题出发,通过对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加深问题的印象,从而提升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该方法的实施过程一般是通过老师的提问或者引导,然后由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再通过交流的形式来完成问题的解决和提升。
  一、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积极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心态。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就变为课堂教学的客体,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问题引导教学流畅进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迅速的进行作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开展问题引导教学时需要延长告诉学生答案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得到加长,他们就可以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从众多答案中选出最合理的答案。比如说在学习羚羊木雕的时候,笔者就以羚羊木雕为中心提问学生,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告诉笔者羚羊木雕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么详细的描述羚羊木雕?笔者布置完任务之后留给学生很长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的阅读吸收文章,了解文章的主旨。实践证明,笔者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成功获得答案,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以问题扩展学生的语文学习
  语文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见效周期长的特点,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习得阅读、朗读和写作的技能,这些技能要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通过课外实践,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而应用技能的掌握还需要不断实践。问题教学法的另一个重点正是突出知识学习的延续性,建立开放性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安排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若干问题并导向课外。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留下三个问题,第一,爸爸和妈妈的爱有何异同,下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班级交流和网络平台展开关于该话题的讨论,文章采用的是插叙的方法,什么是插叙,在课下找出几篇插叙的文章进行研究,并初步探索双线并行的写作和构思技巧;第二,了解作家的作品和更加详细的背景。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通过找资料、调查访问、网络交流等途径进一步开展语文学习,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展开深层次的学习,使问题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不竭动力。
  三、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一定只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还可以让学生反问,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从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导入一些带有质疑性的语文教学项目,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胆质疑,大胆反问,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性。例如,在初中语文“愚公移山”的教学之中,教师就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最后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吗?面对学生的这一提问,似乎有点偏离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此时教师仍旧需要对学生的反问进行鼓励,并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思维进行引导。及时给予适当的解答,在向学生讲明“无神论”的同时,也可以多从文章结构、情节需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解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文学修养和情感因素的更好发展。
  四、通过相互讨论寻求解决方案
  讨论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步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随着问题的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谈论才能更加进行深入的理解并真正的掌握。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老师的讨论互相交流意见、看法,开阔思维,产生联想,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轻松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还促进学生集体思考,真正理解了问题,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有个同学提出问题:“表达父爱的方式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描写父亲的背影”,还以同学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对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进行详细的描写”等一些问题,我们就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马上开始讨论起来,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后每个组请代表发表意见,最后大家再找出一致认同的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与老师互动起来,平等交流,互相交换意见,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的改变了墨守成规的现状,使每个同学都亲身参与,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五、积极开展丰富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应当局限于书本,知识学习也不应当局限于教师授课这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举办丰富教学方式,并给予学生发言和思考的自由。问题教学法不仅仅可以是教师的提问,也可以是学生的提问。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活跃,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收获知识。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在讲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以后,可以把“事物的正确答案是否只有一个”作为论题,开展辩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愿报名参与,通过抽签决定正反方观点,同时教师可以挑选出几位学生担当评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在学生辩论结束以后,教师再给予总的点评。这种活动的举办是对于问题教学法的拓展应用,对于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都十分有益。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问题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提高创造力。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正确合理的采取问题教学法,认真备课以及设置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以使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礼靖.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6(24).
  [2]孙连勇.浅议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7).
  [3]殷言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