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王 梅

【机构】 新疆轮台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步加深,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运用
  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通过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改善学生的文化修养,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步加深,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一、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全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组内成员合理分工,为每个小组布置特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交流以及讨论完成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特点,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好奇心比较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显著增加,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解决传统灌输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理解能够逐步加深,对其将来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降低组内成员之间的差距,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全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布置学习内容时,教师应当注重小组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学习基础良好的小组,需要布置思考和探究性比较强的内容,学习基础薄弱的小组可以组织基础知识的内容,使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均能够得到提高。
  (二)预习阶段的合作
  预习阶段的合作是教师容易忽略的环节,很多教师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预习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预习的效果会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效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为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合作。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预习的内容从朗读以及作业等方面的内容扩展为对学生具体预习结果的验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五至十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有效的合作完成相关知识的预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竞赛以及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系统的检验,比如在进行古诗《枫桥夜泊》的预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古诗中哪些词语能够准确表述作者的心境,古诗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风景,每个小组需要派出代表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预习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本质上属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需要准确进行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设计、组织、引导,明确小组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职责,科学的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问题,将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设计为学生独立回答以及小组合作回答两种模式。学生直接回答的问题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回答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每个小组必要的课堂讨论时间,鼓励小组成员发表各自观点,积极参与到讨论环节中,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比如在讲解《金色的鱼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小组讨论的问题,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有哪些,小组成员在阅读文章后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很多学生会将最后一句的金色的光芒作为重要语句,在理解这一语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语句背后包函的道德品质以及感人精神无法准确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对小组讨论的过程加强引导和启发,鼓励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讲解《充气雨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分析文章中不同人物的特点,通过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金雅美;浅论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9期
  [2]赵军茂;浅谈有效的合作学习在小数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年06期
  [3]朱礼翠;浅谈同桌合作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0年11期
  [4]力强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