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李 位
【机构】 四川省盐亭县八角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基础,任何复杂的事物都是由简单的事物累加并且发生一些适当的“化学反应”,经过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应运而生。小学语文是初中语文、高中语文甚至是社会文学的基础,词汇又是小学语文的基础,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方能学好语文,通读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的课程十分简单,学生只要能熟练掌握语文、数学、英语即可,其余课程都可当作拓展科目,用以课余增长见识,增加阅历,但这其中语文是尤其重要的。说的远了,语文是中国文化的浓缩,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说的近些,不识语文,怎能读懂文字、读懂其他的学科甚至是读懂世界呢?而万事万物均需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词语就是语文的根基,一个词语,一个阶梯。
一、让学生明确词语的性质
语文二字看似轻巧,内容却包含颇多,常由字、词、句、篇逐一构成。词,词语,广义上包括成语和狭义的词语,而狭义的词语则由不同字数的字构成。那学生们就不明白了,既然词也由字构成,那词便不能算作构成语文的最小单位,算不得语文的基础。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学生明白,我们将词语比作根基,是因为字并不具有独立意义,一个字可以和其他许许多多的词构成多种多样的意思,有些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更有些字,明明看似不一样,相差也是甚远,但是却是一个意思。
二、将词语与汉语拼音相联系
许多教师讲词语,便只讲词语,而且往往把词语作为学习汉语拼音的辅助,这简直违背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词语掌握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小学教学应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足够数量的词语,提升学生用词语造句的能力”,如果只是用词语作为汉语拼音的辅助,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其实,汉语拼音反过来也是可以为词语服务的。比如对具有相同拼音的词语进行总结,虽然他们拼音相同,但是意思可能也完全不一样。
三、恰当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其实我知道有些教育者是不同意在学习之外给学生布置任务的,但我想说的是,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职责,他们上学的意义就在于学习,教师想到的不应该是因为学习任务而耽误学生休息时间,而是应该想到用怎样的方法能使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有效地取得好成绩。适当的学习任务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教育手段,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将构成句子的主要词语顺序打乱的方式做成题库,让学生进行重组,每天布置适量的题,既能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熟练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三四年级,可以让他们查字典,翻阅一些新词,并理解记忆新词的意义,积累的词语多了,才能增加作文的亮点。五六年级,可以让他们收集成语,通过查阅字典或是其他方式,学会成语的运用。
四、讲解词语的来源和相关故事
其实,对于成语而言,每一个成语的来历都有其对应的故事。比如说“叶公好龙”这一成语讲述的是有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在他家的柱子上都刻上龙,有一天,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就想下来看看,当叶公看见真龙时却吓了一大跳,拔腿就跑。所以用叶公好龙来形容那些表面喜欢某种事物,内心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结合成语由来的故事来进行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更能够增加学生对成语的好奇,让学生对词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再而言,比起枯燥的给学生灌输词语意思,让学生死记硬背,讲述一个故事更加容易让学生记住,根据成语的来历,学生就能很快地想到成语的意义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记忆起来更加容易,且不易出错。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义表面意思和实际意思大不相同,很容易记错,所以说,讲解词语来历,学生根据词语来历来记忆词语意思就不怕记错了。而且,相对于死板的词语意思,一个有趣的故事更能吸引人,所以记故事远比记词语意思要更为牢固,更加长久。既然词语教学用讲授故事的方式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们为何不用呢?适当的成语故事或词语来源故事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法宝,正确利用词语故事,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效率。
五、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上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发现提及到某些常见词语,比如“桌子、尺子、凳子、黑板”,学生不仅都很明白词语的具体指代实物,还很兴奋地给教师指出来。这种现象就说明词语的教学是可以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进入到较为艰涩的词语教学时,学生难以找到与实际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创建沟通的桥梁。比如“连绵不绝”和“群山环抱”两个词语的理解与异同之处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手绘波浪线和连起来的高山中间一个圆圈的两种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地形上的不同,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之间展现出这两种词语所说的地形风貌的图片,这更易于学生对以上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忽视词语教学的作用,所以经常出现小学阶段较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困难,阅读理解答不到点子上的现象,教师要重视起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词语量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进而分析问题,最终才能有望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配合教学方案进行实践,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和教学效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和总结。教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教学应当“重锤敲打”,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体会作者造词的精妙独到,词语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让学生体会而不是记忆,领悟而不是机械的记忆,不仅使学生词语量增多,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不仅是对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问,也是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更加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对词语教学的方法探讨,找到更加直观化、生活化、活动化的教学展示方式,不仅缩短教学的时间,还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不只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的初衷,也是教师为了学生学得更好的一片心意。这仅仅只是笔者我一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各位同仁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淑丽,闫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問题及改进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15(21).
[2]曹丽艳.探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的课程十分简单,学生只要能熟练掌握语文、数学、英语即可,其余课程都可当作拓展科目,用以课余增长见识,增加阅历,但这其中语文是尤其重要的。说的远了,语文是中国文化的浓缩,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说的近些,不识语文,怎能读懂文字、读懂其他的学科甚至是读懂世界呢?而万事万物均需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词语就是语文的根基,一个词语,一个阶梯。
一、让学生明确词语的性质
语文二字看似轻巧,内容却包含颇多,常由字、词、句、篇逐一构成。词,词语,广义上包括成语和狭义的词语,而狭义的词语则由不同字数的字构成。那学生们就不明白了,既然词也由字构成,那词便不能算作构成语文的最小单位,算不得语文的基础。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学生明白,我们将词语比作根基,是因为字并不具有独立意义,一个字可以和其他许许多多的词构成多种多样的意思,有些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更有些字,明明看似不一样,相差也是甚远,但是却是一个意思。
二、将词语与汉语拼音相联系
许多教师讲词语,便只讲词语,而且往往把词语作为学习汉语拼音的辅助,这简直违背了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词语掌握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提到“小学教学应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足够数量的词语,提升学生用词语造句的能力”,如果只是用词语作为汉语拼音的辅助,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其实,汉语拼音反过来也是可以为词语服务的。比如对具有相同拼音的词语进行总结,虽然他们拼音相同,但是意思可能也完全不一样。
三、恰当的布置一些学习任务
其实我知道有些教育者是不同意在学习之外给学生布置任务的,但我想说的是,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职责,他们上学的意义就在于学习,教师想到的不应该是因为学习任务而耽误学生休息时间,而是应该想到用怎样的方法能使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有效地取得好成绩。适当的学习任务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教育手段,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将构成句子的主要词语顺序打乱的方式做成题库,让学生进行重组,每天布置适量的题,既能增加学生对词语的熟练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三四年级,可以让他们查字典,翻阅一些新词,并理解记忆新词的意义,积累的词语多了,才能增加作文的亮点。五六年级,可以让他们收集成语,通过查阅字典或是其他方式,学会成语的运用。
四、讲解词语的来源和相关故事
其实,对于成语而言,每一个成语的来历都有其对应的故事。比如说“叶公好龙”这一成语讲述的是有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在他家的柱子上都刻上龙,有一天,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就想下来看看,当叶公看见真龙时却吓了一大跳,拔腿就跑。所以用叶公好龙来形容那些表面喜欢某种事物,内心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结合成语由来的故事来进行讲解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更能够增加学生对成语的好奇,让学生对词语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再而言,比起枯燥的给学生灌输词语意思,让学生死记硬背,讲述一个故事更加容易让学生记住,根据成语的来历,学生就能很快地想到成语的意义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记忆起来更加容易,且不易出错。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义表面意思和实际意思大不相同,很容易记错,所以说,讲解词语来历,学生根据词语来历来记忆词语意思就不怕记错了。而且,相对于死板的词语意思,一个有趣的故事更能吸引人,所以记故事远比记词语意思要更为牢固,更加长久。既然词语教学用讲授故事的方式有如此多的好处,我们为何不用呢?适当的成语故事或词语来源故事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法宝,正确利用词语故事,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词语的教学效率。
五、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与词语之间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上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发现提及到某些常见词语,比如“桌子、尺子、凳子、黑板”,学生不仅都很明白词语的具体指代实物,还很兴奋地给教师指出来。这种现象就说明词语的教学是可以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进入到较为艰涩的词语教学时,学生难以找到与实际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创建沟通的桥梁。比如“连绵不绝”和“群山环抱”两个词语的理解与异同之处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手绘波浪线和连起来的高山中间一个圆圈的两种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地形上的不同,或者可以通过多媒体之间展现出这两种词语所说的地形风貌的图片,这更易于学生对以上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忽视词语教学的作用,所以经常出现小学阶段较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困难,阅读理解答不到点子上的现象,教师要重视起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词语量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进而分析问题,最终才能有望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配合教学方案进行实践,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和教学效果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和总结。教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教学应当“重锤敲打”,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体会作者造词的精妙独到,词语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让学生体会而不是记忆,领悟而不是机械的记忆,不仅使学生词语量增多,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不仅是对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问,也是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更加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对词语教学的方法探讨,找到更加直观化、生活化、活动化的教学展示方式,不仅缩短教学的时间,还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不只是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的初衷,也是教师为了学生学得更好的一片心意。这仅仅只是笔者我一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各位同仁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淑丽,闫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問题及改进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15(21).
[2]曹丽艳.探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