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话式研训在体育教师说课培训中的运用与思考
【作者】 兰 金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体育教师培训常以培训者为中心、以专题讲座集中辅导为主要手段的培训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灌输、填鸭式的培训方式至今仍然普遍地存在。这种培训毫无疑问是一种单向传递,缺乏一种双向互动机制,教师与培训者之间更缺乏平等的“我—你”关系,即对话关系。建立这种关系就是要变培训者“唯讲“和参训者“唯听”为双方互动交流,在对话与合作中开展培训学习。宜宾市翠屏区师培中心领导根据国内教师培训现状并结合区域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确定把对话式研修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新的创新型研训方式开展研究,并把课题研究名称确定为《区域中小学教师对话式研修的实践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话式研修》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着重关注如何利用对话式研修方式,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质量,全面提升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本文就对话式研训在体育教师说课培训中的具体运用、取得的效果、反思建议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师培训;对话关系;对话式研训;说课培训
为了进一步推进宜宾市翠屏区体育教师技能培训,提高区域内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话式研训课题组在师训中心举行了“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模式专题培训会”。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共72人,小学36,中学3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参会教师按中、小学组别分别分为6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话式研训模式整理说课中的问题、困惑和感受,最后以海报和讲述形式呈现小组讨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话式研训在体育教师说课培训中的具体运用
(一)研训主题:
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模式有效性策略。
(二)内容及方式:
聚焦中小学体育教师,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模式策略,提高区域内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的有效性。
(三)引入工具和材料准备:
话语权杖(接力棒)、破冰活动题单、手环、全开素描纸、马克笔、A4纸等若干、《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话式研训活动记录表》。
(四)活动前置任务:
全体参与教师结合教学思考:
1.您在中小学体育说课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2.您在中小学体育说课中存在哪些困惑?
(五)活动流程与内容
二、取得的活动效果
(一)凸显体育学科专业特色
在体育学科说课对话式研讨活动中,我们大胆创新具有体育学科特色的破冰分组,主持人将写有篮球、足球、排球、跳高、投掷和田径以及与这些项目相关的数据与动作技术要领的纸条分发给参培教师,由参培教师自行按运动项目分组,这不仅激发了老师们的兴趣,同时也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二)充分激发了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轮会谈精彩纷呈。第一轮会谈:参培教师组内交流汇报自己的记录表,同时记录组内其他成员汇报观点。形成组内观点。第二轮小组交换会谈:参培教师组外交流带回他组观点。小组整合记录。第三轮会谈:组内统一意见,选择一个点进行本组指定课题设计体育学科说课案,并形成海报。第四轮会谈:每组展示交流本组海报成果,这也是最精彩的一轮会谈,新颖独特的观点、别出心裁的版面设计、清晰明了的讲解、标新立异的展示方式,无不体现出翠屏体育教师的魅力与风采。新鲜的研训模式,充分调动了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们全程互动,参与其中,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本课题对话研训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参培教师全员、全程参与,集思广益,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宜宾市人民路小学体育教研组长陈英感慨到:以往培训,都是听专家或授课教师讲,认真听的做一下笔记,不认真听的,可能随时开小差,培训完后,知晓过大概或不知专家所云。而今天的培训,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后印象非常深刻;
宜四中体育教研组长曹尹指出:这样的培训模式好,来学习,没有时间玩手机,没有时间闲聊,没有时间打瞌睡,几个小时下来,还觉得时间不够。从抛出的话题到观点的生成,大家都积极发言,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的观点逐渐清晰,问题得以逐一解决;
宜六中体育骨干周鹏感悟:本次活动参与面广,针对性强,充分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有利于一线教师的成长,希望能长期坚持。
宜宾市八中体育教研组组长温小燕谈到:培训中,培训老师和我们零距离的接触,亲切的交流;学员们围成六人方桌,手持象征权威的话语权杖,纷纷畅所欲言,整个活动是轻松愉快的,我们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培训,受益匪浅。
……
三、反思建议
(一)培训模式能否固定?这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培训,参训者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但如果培训模式固定,参训者长期进行固有模式的培训,会不会产生厌倦,或久而久之,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建议:在每一次培训前,认真思考,在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加一点创新环节或内容。
(二)能否让参训者真正愿参与,乐参与?参训者从一培训开始,就在时间限制范围内在不断完成任务,对于善于语言表达、绘画写字的参训者,无疑于出彩的舞台;对于有些不擅长的参训者,培训中可能还会出些小丑,试想,这部分参训者是否真正愿参与,对他们来说压力大于了动力,更谈不上乐参与了。
(三)如何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撑?体育研训团队对对话式研修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有限的认知范畴,要把研究推进深度,除了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例证外,还需大量的理论知识予以支撑,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专业引领?建议:走出去,学习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团队;引进来,邀请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团队为我们传经送宝。
如何让对话式研训活动模式在体育教研活动中的全面开展?体育学科是一门研究运动的学科,同时也是在运动中研究的一门学科。理论培训、观点研讨,进行对话式研训效果明显,但在公开课、示范课、经验交流、运动技能培训等活动中运用对话式研训活动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关键词:体育教师培训;对话关系;对话式研训;说课培训
为了进一步推进宜宾市翠屏区体育教师技能培训,提高区域内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话式研训课题组在师训中心举行了“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模式专题培训会”。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共72人,小学36,中学36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参会教师按中、小学组别分别分为6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话式研训模式整理说课中的问题、困惑和感受,最后以海报和讲述形式呈现小组讨论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话式研训在体育教师说课培训中的具体运用
(一)研训主题:
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模式有效性策略。
(二)内容及方式:
聚焦中小学体育教师,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模式策略,提高区域内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的有效性。
(三)引入工具和材料准备:
话语权杖(接力棒)、破冰活动题单、手环、全开素描纸、马克笔、A4纸等若干、《翠屏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话式研训活动记录表》。
(四)活动前置任务:
全体参与教师结合教学思考:
1.您在中小学体育说课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2.您在中小学体育说课中存在哪些困惑?
(五)活动流程与内容
二、取得的活动效果
(一)凸显体育学科专业特色
在体育学科说课对话式研讨活动中,我们大胆创新具有体育学科特色的破冰分组,主持人将写有篮球、足球、排球、跳高、投掷和田径以及与这些项目相关的数据与动作技术要领的纸条分发给参培教师,由参培教师自行按运动项目分组,这不仅激发了老师们的兴趣,同时也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二)充分激发了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轮会谈精彩纷呈。第一轮会谈:参培教师组内交流汇报自己的记录表,同时记录组内其他成员汇报观点。形成组内观点。第二轮小组交换会谈:参培教师组外交流带回他组观点。小组整合记录。第三轮会谈:组内统一意见,选择一个点进行本组指定课题设计体育学科说课案,并形成海报。第四轮会谈:每组展示交流本组海报成果,这也是最精彩的一轮会谈,新颖独特的观点、别出心裁的版面设计、清晰明了的讲解、标新立异的展示方式,无不体现出翠屏体育教师的魅力与风采。新鲜的研训模式,充分调动了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们全程互动,参与其中,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本课题对话研训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参培教师全员、全程参与,集思广益,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宜宾市人民路小学体育教研组长陈英感慨到:以往培训,都是听专家或授课教师讲,认真听的做一下笔记,不认真听的,可能随时开小差,培训完后,知晓过大概或不知专家所云。而今天的培训,自己积极主动参与,培训后印象非常深刻;
宜四中体育教研组长曹尹指出:这样的培训模式好,来学习,没有时间玩手机,没有时间闲聊,没有时间打瞌睡,几个小时下来,还觉得时间不够。从抛出的话题到观点的生成,大家都积极发言,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的观点逐渐清晰,问题得以逐一解决;
宜六中体育骨干周鹏感悟:本次活动参与面广,针对性强,充分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有利于一线教师的成长,希望能长期坚持。
宜宾市八中体育教研组组长温小燕谈到:培训中,培训老师和我们零距离的接触,亲切的交流;学员们围成六人方桌,手持象征权威的话语权杖,纷纷畅所欲言,整个活动是轻松愉快的,我们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培训,受益匪浅。
……
三、反思建议
(一)培训模式能否固定?这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培训,参训者参与积极性都非常高,但如果培训模式固定,参训者长期进行固有模式的培训,会不会产生厌倦,或久而久之,也会流于形式,起不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建议:在每一次培训前,认真思考,在固有模式的基础上加一点创新环节或内容。
(二)能否让参训者真正愿参与,乐参与?参训者从一培训开始,就在时间限制范围内在不断完成任务,对于善于语言表达、绘画写字的参训者,无疑于出彩的舞台;对于有些不擅长的参训者,培训中可能还会出些小丑,试想,这部分参训者是否真正愿参与,对他们来说压力大于了动力,更谈不上乐参与了。
(三)如何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撑?体育研训团队对对话式研修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有限的认知范畴,要把研究推进深度,除了所开展的实践活动例证外,还需大量的理论知识予以支撑,我们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专业引领?建议:走出去,学习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团队;引进来,邀请相关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团队为我们传经送宝。
如何让对话式研训活动模式在体育教研活动中的全面开展?体育学科是一门研究运动的学科,同时也是在运动中研究的一门学科。理论培训、观点研讨,进行对话式研训效果明显,但在公开课、示范课、经验交流、运动技能培训等活动中运用对话式研训活动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