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思考
【作者】 魏玉琴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职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接班人。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可塑期,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求新求异,不愿意受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约束,中职学校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到这些特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在本文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内涵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首先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了适当的分析。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社会主义;职业学校
在党的十七大时期,我国就层提出要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相关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产生吸引力以及凝聚力。目前,我国仍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对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加强、深入,以统筹兼顾的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即在专业课给予重视的前提下,加强德育教育的比重,同时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加强教育,通过可持续发展路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采取积极建设的态度。
1.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中职人才,是国家在新时代进行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展程度,可以看到他们的价值观其实暂未彻底定型,目前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思想和思考方式的影响,再加上在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容易出现青春期逆反心理,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加深中职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对于其健康成长意义颇大。
中职学生走出学校后即会直面社会,对中职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毫无疑问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以及法治方面的教育。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包含政治以及意识方面的因素,因此其教育方式毫无疑问与普通课程会不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社会实际与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行,以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力量。
2.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2.1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物质缺少的情况,市场经济下物质丰富、生活富饶。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唯物质论调,对物质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精神和思想的追求。思想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忽视精神建设的物质至上的思潮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有着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富裕与精神富足相比,前者对于学生及人民的影响更大,因而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落后。
2.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不得其道
目前全国众多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由于部分学校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使其常态化,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纸上谈兵、形式至上,因而无法安心领略其要义。其次,教育方式的单一、学习内容的枯燥,导致学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仍然处于填鸭式教育层面,教学效果有限。第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通常表现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表面上是在学习,实际上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也只是作为教学内容的“被动承受对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毫无体现。
3.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1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涉及到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标以及教育的准则,对于公民的个人价值观、社会整体价值观以及国家的价值取向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彰显。虽然其内容包罗万象,但是中职学生被自身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所限制,很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体验,即便是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部分词语进行理解,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囊括的的宏大内涵、深刻价值观以及所涉及到的意识形态,相对于中职学生的阅历和成长过程来说,仍然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需要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所体验过的生活细节,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加强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成长给予相应指导,在其成长过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目标以及严格的道德准则。
3.2发挥榜样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主要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在个人层面,则主要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应当具备相应的道德价值,这对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作为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当以自身为榜样,首当其冲地进行学习,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上的内容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内涵,引导学生在恪守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参与社会竞争,提高自身素质。
此外,做到学以致用是对中职学生最好的教育之一。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通过与实际教学案例的联系,可以搜集历届道德模范的示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总结这些道德模范所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以及基本价值观,让学生将这些道德模范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正能量,促进自身的认知,以实际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罗静;当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1期
[2]杨燕轲;中职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教育;2015年24期
[3]于爱芳;塑造中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课程(下);2013年09期
[4]孙晓峰;浅析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2年0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社会主义;职业学校
在党的十七大时期,我国就层提出要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相关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产生吸引力以及凝聚力。目前,我国仍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对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加强、深入,以统筹兼顾的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即在专业课给予重视的前提下,加强德育教育的比重,同时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加强教育,通过可持续发展路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采取积极建设的态度。
1.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中职人才,是国家在新时代进行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展程度,可以看到他们的价值观其实暂未彻底定型,目前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思想和思考方式的影响,再加上在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容易出现青春期逆反心理,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加深中职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对于其健康成长意义颇大。
中职学生走出学校后即会直面社会,对中职学生群体的德育教育毫无疑问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以及法治方面的教育。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包含政治以及意识方面的因素,因此其教育方式毫无疑问与普通课程会不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社会实际与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行,以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力量。
2.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2.1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发展,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物质缺少的情况,市场经济下物质丰富、生活富饶。与此同时,也会出现唯物质论调,对物质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精神和思想的追求。思想道德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忽视精神建设的物质至上的思潮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有着负面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生活富裕与精神富足相比,前者对于学生及人民的影响更大,因而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落后。
2.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不得其道
目前全国众多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由于部分学校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使其常态化,缺乏长效机制,导致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纸上谈兵、形式至上,因而无法安心领略其要义。其次,教育方式的单一、学习内容的枯燥,导致学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仍然处于填鸭式教育层面,教学效果有限。第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通常表现为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表面上是在学习,实际上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也只是作为教学内容的“被动承受对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毫无体现。
3.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1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涉及到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标以及教育的准则,对于公民的个人价值观、社会整体价值观以及国家的价值取向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彰显。虽然其内容包罗万象,但是中职学生被自身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所限制,很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体验,即便是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部分词语进行理解,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囊括的的宏大内涵、深刻价值观以及所涉及到的意识形态,相对于中职学生的阅历和成长过程来说,仍然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需要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所体验过的生活细节,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加强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对中职学生的心理成长给予相应指导,在其成长过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目标以及严格的道德准则。
3.2发挥榜样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主要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在个人层面,则主要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应当具备相应的道德价值,这对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作为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当以自身为榜样,首当其冲地进行学习,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上的内容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内涵,引导学生在恪守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参与社会竞争,提高自身素质。
此外,做到学以致用是对中职学生最好的教育之一。教师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通过与实际教学案例的联系,可以搜集历届道德模范的示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总结这些道德模范所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以及基本价值观,让学生将这些道德模范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正能量,促进自身的认知,以实际榜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罗静;当代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1期
[2]杨燕轲;中职生社会责任感教育[J];教育;2015年24期
[3]于爱芳;塑造中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课程(下);2013年09期
[4]孙晓峰;浅析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2012年02期